■本报记者 聂国春
锦湖轮胎掺杂制假、家乐福虚标价签、思念水饺细菌超标、双汇明知故犯含“瘦肉精”制品、达芬奇天价假家具……今年以来,一些知名企业的失信行为不断冲击着人们的心理底线。
接二连三的商业欺诈、制假售假事件,让老百姓发出了深深的感叹:“还有什么安全食品可吃?”“还有什么品牌可信?”诚信危机就像风吹不散的乌云,笼罩着神州大地。
专家指出,企业信用建设,不仅要靠企业自律,更需要法律的约束、政府的引导和监管,以及行业协会的推动。在全社会面临信用危机的情况下,他律和企业自律相结合,才能推动企业做好产品信誉,建立起品牌诚信度。
企业失信伤了谁?
以白色鲜美猪骨汤底闻名全国的味千拉面,一直给人“有营养”的形象。然而,在今年7月被爆出“骨汤门”事件后,又陷入“鉴定门”和“添加门”事件。在消费者的连番质疑声中,味千股价一跌再跌,市值蒸发40多亿元。网友高呼:“你跌了股票,食客丢了健康,哪个重要?”
受伤更重的还有双汇。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坦承,“瘦肉精”事件对双汇集团影响巨大:3月15日双汇发展股价跌停,市值蒸发103亿元;3月15日至月底影响销售额15亿元;济源双汇处理肉制品和鲜冻品的直接损失预计达3000多万元;由于“瘦肉精”抽检改为每头猪都检查,全年预计增加检测费3亿多元;双汇的品牌美誉度更是受到巨大伤害。按照万隆公布的数字,双汇能够计算的损失已经超过121亿元。
品牌中国产业联盟主席艾丰说,很多企业都可以为别人贴牌生产,说明产品质量没问题,为什么换上自己的牌子就不行呢?主要是因为企业品牌没有建立起诚信度。所以,企业品牌的第一个评价标准是诚信度。企业要像爱护生命一样遵守诚信。如果为了蝇头小利失信消费者,企业失去的将是辛苦经营的品牌。
商务部统计显示,我国企业每年因信用缺失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6000亿元。
诚信缺失为哪般?
尽管如此,企业失信的状况并未得到改变,吉林省的一项调查显示,制作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披露虚假信息数据、质量价格欺诈、商标侵权和不正当竞争等失信现象仍比较普遍。
那么,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企业要冒着失信消费者的危险呢?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北京大学中国信用研究中心副主任杜丽群分析认为,企业诚信缺失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且是非常复杂的。既有历史的,也有现实方面的原因;既有经济的,也有社会方面的原因;既有体制的,也有管理教育方面的原因;既有外部环境的,也有企业自身方面的原因。
首先,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为暗箱操作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信用基础比较薄弱,信用体系建设还刚刚起步,市场经济作用尚无法充分发挥,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政府管理部门管理方式落后,监管不严,服务少、干预多,这事实上纵容了企业的不守信行为,助长了社会信用缺失现象的发生和蔓延,使得现代信用环境很难培育起来。
其次,部分企业经营者道德素质不高是导致信用缺失的主要因素之一。企业赢利不佳、短期行为严重则是造成企业失信的直接诱因。一些企业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忽略社会责任,导致食品安全、产品质量事故频发。
再其次,社会普遍的信用缺失也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快有关。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企业和个人的契约意识、信用意识还未普遍建立。当看到其他企业靠坑害消费者获取暴利而未受到惩罚时,一些企业容易效仿。
艾丰则认为,虽然有些产业业态分散,并不具备完善的技术和管理条件,但“业态分散和监管不力是客观条件,道德文化缺失则是根本原因”。
信用建设刻不容缓
杜丽群告诉记者,国务院此次专门开会讨论部署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问题,非常有意义,也很及时。“美、法、德等国家都有专门的信用法规和信用管理机构来规范社会各方面的信用问题,我建议从两方面推动信用立法工作,一是以法规形式尽早为信用中介发展奠定制度框架,二是出台信用报告法。”杜丽群说。
杜丽群说,企业商务信用包括银行信用、资本信用、商业信用和产品信用4种基本形态。对消费者来说,影响最直接的是产品信用。而企业商务信用又和政务信用、社会信用以及司法公信等紧密相关。让全社会各行业都守信守法,就得解决好立法这个根本问题。
而在艾丰看来,企业的自律才是解决诚信缺失问题的牛鼻子。企业目前在品牌文化上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就是要把发财和道德两者统一起来,做到“生财有道”,“以道生财”。只管发财而不顾诚信,这种透支信誉的企业肯定做不长久,也必将被消费者所抛弃。
专家认为,除了政府立法和企业自律,政府还应加强引导、严格监管,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职能,做好他律,这样才能逐步树立企业的信用意识,帮助企业建立品牌信誉度。
记者了解到,随着网络的发达,目前我国司法、金融、税务、工商、交通、质检等部门都建立了各自的企业信用平台。然而,由于部门利益或者信息安全等问题,很多还无法实现共享和联动,这也为企业信用管理带来难题。
杜丽群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征信管理条例应确立信息征集、使用、披露、保护和监管的主要原则,明确各有关部门的法律责任和职责分工。在这个基础上,建设覆盖全国的征信系统,大力推动信用信息在全国范围的互联互通,充分发挥信用信息对失信行为的监督和约束作用,将有利于加快企业信用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