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 方
面对即将出台的汽车三包,11月8日,国内汽车业界资深专业人士、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有形汽车市场分会会长苏晖明确表态,汽车三包政策的出台利大于弊,将促进汽车制造和销售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将对汽车后市场形成巨大的压力。
行业内担心三包政策的实施会形成市场混乱,难点过多,对此苏晖认为,大量事实表明,消费者要求退换有质量问题的产品,但更多的是由质量问题转换为售后服务问题,主要表现为多次修理不好,重复修理不好或质量问题解决不了,这反映出销售网点技术水平低、维修人员技术水平低和后市场缺乏技术型人才等问题。汽车三包政策的出台将促使汽车行业,尤其是汽车制造业,由追求速度型向追求质量、技术、服务转型。这也会迫使制造商高度重视汽车后市场,研究后市场,加大后市场的支持力度,加大投资,加大引进高质量的技术人才。这对提高国内汽车行业水平至关重要。
汽车三包政策出台的另一个重大意义是,能给多年来高速增长的汽车销售市场降温。长期以来,我国汽车后市场得不到高度重视,只重视产销增长量,长期的后市场欠债得不到解决,才造成三包政策出台争议巨大。
三包一旦出台,在如此重压之下,汽车销售市场将会产生重大的调整,由只重视汽车销售,转变为高度重视汽车售后服务市场。反之,汽车销售量越大,汽车后市场越落后,汽车三包的压力就越大。这会制约汽车销售市场的发展,制约经销商的发展。
苏晖认为,汽车三包政策的有效实施,不仅可以大大促进汽车制造业的水平提高,而且可以逐渐解决国内汽车后市场与汽车销售市场不平衡的日益突出的矛盾。国内汽车后市场水平的提高,可以保证并促进汽车销售市场持续健康的发展。
他强调,汽车三包政策的实施,不仅可以有效地保证广大汽车消费者的利益和权益,而且可以大大促进国内汽车销售市场的社会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的普遍提高。由于国内汽车销售由众多行政部门管理,因此三包政策的有效实施是社会共同的责任,众多的行政部门必须共同努力,共同完善三包政策的实行和执行程序。
苏晖总结说,汽车三包政策的出台,必将形成国内汽车后市场的大发展、大调整、大变化,对汽车市场的影响将是巨大的、深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