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为夯实“里子”的城市发展叫好
作者:刘纯银


    ■刘纯银
  近日,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对外公布了 《2011中国城市发展综合评价报告》,其中显示,全国20个城市被评为 “2011中国城市科学发展典范城市”,福建省厦门市位列综合排名第一,表现令人瞩目(据11月12日《海峡导报》报道)。
  据了解,此次城市科学发展综合评价主要依据是经济发展水平、公共服务水平、居民分享水平三大类关键性指标。虽然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比,厦门市的经济规模并不占优势,在287个城市中排名第九,但厦门市却用有限的经济实力,让居民的最终受益程度最大化,不仅实现了“资源低耗型、科技先导型、发展环保型”经济发展模式,而且在民生保障方面,花钱不手软。
  这些年来,厦门市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工程中,以更大的担当、更大的智慧,先行先试,找出了一条“民生本位”新的发展路径和发展模式。如去年公交票改,每天有上百万人次受益;为解决市民停车难问题,通过“上天入地”多招并举,赢得了市民的关注和认可;为了让市民在医疗社保方面少交钱多保障,政府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可以说,这些年来,在城市发展上,厦门市的管理者没有片面追求城市的物态形象,而是更多地转向对人的生活和自身发展的关切,是真正通过夯实“里子”来赢得“面子”。正如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研究部副主任白南风所说,作为一个总量不大,财政收入较小的城市,能在公共服务水平上取得高分,充分体现了城市管理者对民生的重视和对百姓幸福的关注。
  近些年来,随着国内城市化的突飞猛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重“面子”轻“里子”、重速度轻质量、重形象工程轻民生工程等问题也日益凸显。如在招商引资上好大喜功、弄虚作假、竭泽而渔,在城市建设上盲目搞大拆大建,在污染治理上仍然有“牺牲环境发展经济”的冲动。另外,在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支出与公共投入、居民实际享有三者之间也未能实现协调、共生式的发展。也就是说,当前一些城市的发展,并非必然导向民生的有效改善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甚至有些地方在遇到发展或管理矛盾时,还可能出现侵犯居民利益的现象。
  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意味着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也应始终以民生为本,尽快促进城市常态发展与管理的科学化与法制化,确保城市发展成果与全体居民共享。厦门市在这方面的探索富有启发意义。真心期待有更多的城市能借鉴厦门市的发展模式,在正确处理发展速度与质量、规模关系的基础上,多在城市公共服务、居民生活质量、资源永续利用、城市生态和社会环境等方面下功夫,为城市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实现城市“里子”与“面子”的统一。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要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为夯实“里子”的城市发展叫好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