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大林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日前披露的数据显示,9月份炼油行业扭亏为盈,实现利润约4亿元。不过炼油行业受全年原油价格整体高位运行影响,前9个月净亏损11.7亿元。这一数据与两大石油公司前9个月炼油亏损645亿元的巨额数据相差甚远。有人认为这是因为地方炼油厂灵活生产导致盈利,有人认为地炼成本低导致盈利,也有人认为两大油企亏损数据有问题 (据11月27日《现代快报》报道)。
全国工商联石油业商会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70%的炼油能力掌握在“两桶油”即中石油和中石化的手里。以民营为主的地方炼油厂的产能本来就不大,由于两大石油公司每年只配给170万吨原油,地炼因无油源导致开工率甚至不足30%。然而,全行业亏损额竟然仅是两大石油公司亏损额的1.8%,也就是说在“两桶油”亏损645亿元的情况下,其他炼油厂赚了633亿元,这太不可思议了!
民营炼油厂机制灵活,为了追求利润,理论上确实存在“有利可图时开工,无利可图时停工”的可能,而“两桶油”肩负着保障供给的任务,即使亏损也要生产。即使果真如此,地方炼油厂的利润也不可能很多,因为地炼的产能很小。数据显示,目前地炼的实际开工量只有0.4亿吨,怎么可能在9个月的时间内赚633亿元呢?
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本普遍比国有企业低,这是一般规律。但这一优势也不可能带来那么多的利润。要知道,由于经常无米下锅,地方炼油厂不得不进口原油来加工成品油,成本比两大石油公司原油成本每吨高出1300元,因此,地炼的利润率并不高。在“两桶油”巨亏的情况下,它们不可能获得暴利。
因此,“两桶油”巨亏的原因出在数据上的可能性更大。这不仅因为上述两个方面的原因不足以导致亏损额的大幅落差,而且因为这样的数据最符合“两桶油”的自身利益及诉求。一来,它们可以借巨亏而要求提高成品油价格;二来,它们也可以巨亏为由向国家伸手要补贴。事实上,此前早就有人指出,亏损是两大石油公司自己“做”出来的,公司以较高的原油价格入账计算,自然导致炼油板块亏损。
当然,“做亏”之说只是传言,并没有相关的证据曝光。由于详细的经营数据不公开,局外人也不可能获得证据。那么,怎么办?一方面,国家发改委、审计署等部门应该加强对“两桶油”的审计;另一方面,“两桶油”也应该提高信息公开的力度,不能只公开一个亏损总额。
由于“两桶油”自称巨亏,国内成品油价格经常上涨,成为推动物价上涨及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同时,在有些年份,国家还要向“两桶油”补贴高达数十亿元甚至上百亿元的财政资金。可以说,“两桶油”的真实经营状况关系到全国人民的切身利益。因此,“两桶油”的炼油亏损及赢亏数据绝不应该成为一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