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上海讯(记者刘 浩)记者近日从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获悉,该市将创新社会医疗机构管理模式,逐步为全市1379家非公立的各级各类医院、门诊部、个体诊所和临床检验中心评定星级。率先进入评审程序的169家医院,将在未来3年内完成评定,最终挂上“一星级社会医疗机构”至“五星级社会医疗机构”5个不同星级的铭牌标志。
上海市卫生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授权并委托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社会医疗机构星级评审,是该局今年推出的针对非公立医疗机构的管理新举措,在全国亦属首创。评审星级,旨在大力引导并规范社会医疗机构依法执业、规范行医,加速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业的发展,转变管理职能和管理方法,在对社会办医进行宏观管理和监管的同时,更好地服务整个行业。
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会长助理颜志伟告诉记者,星级评比活动已于11月25日启动。目前该协会已制定非公立医疗机构星级评审办法,评审内容包括依法执业、医疗安全、医疗服务流程等,更侧重规范管理、医疗质量等方面。凡社会医疗机构前3年有重大责任事故、有重大社会负面影响事件、被卫监部门年度扣分6分以上或3年累计超过18分者,均没有资格申报星级评审。在接受评审中弄虚作假、获得评级后发生严重违法违规事件或重大医疗事故的,也将被取消或降低“星级”。
据悉,目前上海市有非公立医疗机构1379家,其中医院169家、门诊部513家、个体诊所688家、临床检验中心9家,从业人员近2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