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邹本堃)2011年度中国城市居民e家生活指数日前在京正式发布,这一反映我国城市居民在数字家庭、智能社区各个产品和服务方面的认知、拥有、使用、影响以及预期状况的指数,以100分为满分,本次发布的得分为34.04分,表明当前城市居民对e家产品的认知、拥有、使用以及影响和预期的整体水平比较低,e家水平处于初级阶段。
据介绍,中国城市居民e家生活指数是在住建部及其下属智标委的指导下,长虹集团成立专门组织,联合零点研究咨询集团等合作伙伴,开展的数字家庭/智能小区(代号“四海e家”)研究。今年该指数研究历时3个多月,为首次发布,今后将会通过持续研究与不断完善更新,每年定期发布一次。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以及三网融合等新兴产业和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建设智慧城市、引领智能生活已成为提高居民生活品质的创新理念和发展趋势。数字家庭/数字小区作为智慧城市的有机组成单元,日益成为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的关注热点,诸多机构与企业纷纷进入,在市场上呈现出广泛供应与小众需求偏差等现象。因此,充分了解用户的真正与潜在需求,成为数字家庭/数字小区产品及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本次e家生活指数研究综合分析各类e家产品的认知度和拥有度可以发现,两者之间呈现出较强的相关性——认知度越高的产品,拥有度越高,如可视化监控类产品,认知度达57%,拥有度达30%以上,而互动沟通类产品,认知度和拥有度都在10%-20%之间(详见附图1)。
不同层级城市对比来看,二线城市e家指数总体得分最高,为36.24分,一线三线城市得分分别为32.91分和32.7分,一线城市e家产品实际应用方面的聚焦效应不明显,因而呈现出一二三线城市同步发展的状况。但一二线城市居民对e家产品改变生活品质方面的感受,以及未来对e家产品的预期更加强烈,市场发展空间较大。
从收入和年龄方面分析,收入水平越高,对e家产品认知、拥有、使用、影响和预期的各指标得分越高,中青年居民成为e家产品的主流消费人群,得分区间为65.5-68.19分,其他年龄群体e家指数得分区间为29.61-37.22分。
未来城市居民对e家产品抱有较高的拥有期望,且对e家产品的依赖程度将更高;可视化监控类产品市场普及率相对较高,已经较好地满足了城市居民的需求。智能感知类产品、监测应急类产品、信息服务类产品市场应用率不高,且距离满足城市居民需求有较大的差距。
长虹“四海e家”项目经理赵仕才表示,2011年度中国城市居民e家生活指数采集了我国具有代表性的14座城市不同群体在智能生活方面的数据,交叉分析了居民在各个产品功能方面的兴趣度、依赖度、关注度、接受度以及满意度等,最终形成的报告研究和评估了当前我国城市居民e家生活水平,为行业和企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对提升我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水平做出积极的贡献。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处长、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黄金屏称,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作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成立的国内唯一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领域标准的归口单位,会以本次报告的发布为契机,围绕智能家居、建筑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继续开展以科研带动标准技术的跨越式提升,及对国际先进技术标准的调研,推动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标准的重点创新研究。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袁岳称:2011年度中国城市居民e家生活指数对于行业发展和市场应用提供了充分的参考依据,但行业与市场的发展也会提出新的要求,希望今后可进行不断完善,让中国城市居民e家生活指数可以成为行业较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