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锋
都知道药价高,但药价到底有多高?药店里卖的那些药,进价到底是多少?近日,一个名为“降药价”的网站给出答案:进价为10.5元的药品,零售价竟高达109元!该网站明确标出了1.4万余种药物的进价和零售价,其中进价多低于10元,而零售价通常都是数十元甚至上百元。该网站创始人卫栢兴(化名)曾为一家医药公司的高管,其网站走红后,他收到不少来自相关方面的恐吓,让他 “收手”(据12月14日《扬子晚报》报道)。
降药价网站被舆论解读为中国药价的“维基解密”,和此前有些媒体对部分药品价格虚高现象的披露相比,药价“维基解密”有某医药公司原高管做 “深喉”,共揭开了多达1.4万多种药品的“尊贵面纱”,因而更具真实性和全面性。记者按照解密药品目录对一些药店进行的调查,以及部分医药销售公司的恼羞成怒,从正面和反面给予了佐证。
只有揭开了药价的老底,消费者才能监督药价,有关部门才能有效限制药价。令人费解的是,相关职能部门虽然出台了不少措施,但却始终没有如民众所愿摸清药价的老底。一些药品的最高限价高得离谱,不仅没能起到限价的作用,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领涨的副作用,让人大失所望。据医药销售业内人士透露,其中原因在于相关职能部门不能在第一时间全部调查清楚每一种药的价格,只能参考各地招标价格进行限价。一些职能部门长时间内难以做到的事情,一个仅有12人的临时团队却在短期内做出了非常有益的尝试,这种对比让我们颇感遗憾。
药价“维基解密”固然能够让我们清晰地了解大多数日常用药价格的来龙去脉,固然能够让我们坚定利用舆论力量迫降药价的信心,但毕竟,药价“维基解密”只是民间版,其准确性还有待进一步考证,而且不具有法定权威性,不可能对药价产生直接的实质性影响,不能给消费者带来实惠。因为,在大多数药品价格虚高的前提下,消费者即便知道了某种药品的进价和零售价,知道了药品的巨大中间利润,也几乎没有办法去选择,去讨价还价,而只能无奈地接受。因此,消费者现在急需的,是药价“维基解密”的官方版,只有官方版才能成为相关职能部门控制药价的合理依据,只有依托官方版有的放矢采取限价措施,才能让药价逐渐回归理性。
药价能否真正降下来,关键在于有没有决心,而能否摸清药价老底,关键也在于有没有决心。一个12人的小团队能够做到的事情,机构健全、人员配备齐整、有公权力为支撑的有关职能部门,没有理由做不到,没有理由不做得更好。笔者注意到,上个月,有关职能部门已经出台了 《药品出厂价格调查办法(试行)》,希望各地相关机构能够下决心,动真格的,按照既定的步骤,尽快梳理出官方版的药价“维基解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