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甘肃省兰州市工商局城关分局张掖路工商所所长高立军
■本报记者 聂国春
甘肃省兰州市工商局城关分局张掖路工商所管辖的城关区西关什字黄金商业区,有全市“商业经济心脏”的美誉。辖区内有“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张掖路,和“打假维权满意街”——永昌路。辖区9街21巷中云集了6466户各类经济主体,其中企业3262户、个体工商户3204户。作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的把关人,张掖路工商所多年来通过示范引路,不断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效能,其工作始终成为全省工商系统的标杆。近日,张掖路工商所所长高立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了该所的监管经验。
强化责任 提升素质
高立军告诉记者,该所十分注重加强对监管干部的培训,从食品安全新理论、新知识到食品安全监管专业知识、法律法规以及假冒伪劣商品鉴别知识等,每年都要进行知识更新培训,力争让每名执法人员成为熟知食品安全法规、熟悉食品快速检测技能、执法办案规范严密的专业型工商干部。
同时,该所进一步细化“坐标式定位、区域化定责”的网格化监管模式,建立了“两图、一账、一书”食品安全工作机制,通过坚持定人、定岗、定责、定区域,层层签订责任书,达到各级食品监管责任制健全,网格化监管作用明显的目标,切实消除了食品安全监管死角。
完善制度 信用监督
该所首先注重建立健全各类监管档案制度,先后建立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部署及责任分工档案、食品经营主体安全信用监管档案、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档案、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工作档案、食品安全检测档案和食品安全宣传学习培训档案。
其次,推行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制。所里设置了食品安全信息公示栏,定期将辖区内食品安全有关信息予以公示。建立辖区食品经营主体台账和乳制品经营主体台账、食品流通许可现场核查登记台账,做到静态建档,动态更新。此外,按网格化监管要求,针对食品超市、食品批发市场和食杂店,建立了周检查制度。
示范引路 全面覆盖
高立军对记者说,辖区有两条示范街区,示范引路有利于促进整个辖区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以监管较难的散装食品为例,在有“陇原第一商业大厦”之称的亚欧超市,该所全面规范了一系列食品安全管理机制:一是完善了超市预包装食品的电子台账软件系统,依托电子信息系统落实了食品索证索票和进货台账制度;二是强化散裸装食品的可追溯性和有效监管,对散裸装食品实行“一票通”台账和食品标签公示牌制度;三是在超市实行食品安全的“三承诺制度”,即食品供货商向经营户承诺、食品经营户向超市承诺、超市向消费者公开承诺;四是超市对散裸装食品实行食品标示签、食品生产日期公示牌、食品添加剂公示牌、供货商信息公示牌等“四位一体”的标签公示制,有效强化了对散裸装食品的监管。
在此基础上,该所针对不同的经营场所、经营品种,根据实际监管情况,分门别类设计出果蔬、水产、冷冻食品、生鲜肉等散装食品标签、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公示牌等公示牌模板,完善后不断向辖区其他经营户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