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因信施管 以管促信
浙江义乌工商以信用分类监管凝聚市场诚信灵魂
作者:方清源 郑铁峰


    ■方清源 本报记者 郑铁峰
  诚信,是衡量市场文明规范程度的重要标准,也是保持市场持续繁荣的重要保障。在日前召开的全国工商系统推进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座谈会上,浙江省义乌市工商局介绍了该局近年来通过开展市场信用分类监管,不断强化市场信用建设,营造市场诚信氛围的做法和成效。
“四两拨千斤”小力量管住大市场
  改革开放30年来,义乌小商品市场经过五易其址、十次扩建,从最初的马路市场、棚架市场,发展成为今天拥有470多万平方米营业面积,7万余个商位,20万余家供应商,170多万种商品,成交额连续20年位居全国各大专业市场榜首,被联合国、世界银行等权威机构誉为“全球最大小商品批发市场”的国际小商品交易中心,其间走过了一条极不寻常的发展道路。
  在义乌市场的成长历程中,信用危机曾一度成为困扰市场继续发展的绊脚石。作为履行市场监管职责的工商机关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面对7万个商位和超过20万的从业人员,市场工商监管干部仅50余名,繁重的监管任务与薄弱的监管力量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传统的监管模式也已经难以适应现实监管需求。
  2000年以来,义乌市工商局将信用监管作为新型市场监管理念和方式,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初步建立起了一套能准确反映经营户信用现状并进行分类监管,集信用征集、综合评价、公示反馈、监督管理、激励奖惩等主要内容的信用监管网络平台,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全面的信用评价体系。
  为保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义乌市工商机关将信用评价级别动态化,只要经营者合法经营,恪守诚信,经过一段时间,仍可以向高一级晋升,如果失信被处罚,高一级的经营者信用等级也可能会下降。
  同时,义乌市工商机关以商品质量品质的重要性、危害性、易失信性为标准,实行商品种类分级监管。对易产生政治性错误、危及人身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的商品,包括食品、电器、地图产品、化妆品等列入一级监管,实行严格的备案准入;对有可能损害国际品牌质量形象、引发国际纠纷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商品,包括箱包、鞋帽、眼镜等列入二级监管,重点加强巡查,并择时开展专项整治;对不涉及人身财产安全的普通小商品、工艺品等,列入三级一般性监管,发现严重违法商品将严肃惩处。
  通过信用分类监管,义乌市场的经营户素质明显提高,市场经营户违法率、消费者消费投诉量比呈逐年下降趋势,而根据随机抽样显示,客商对义乌市场的诚信满意率则不断提高。
市场信用指数勾勒市场诚信轨迹
  2008年1月23日,全国首个反映商品交易市场信用波动情况的指数——义乌市场信用指数正式对外发布。该指数发布伊始,就有业内人士认为,“义乌市场信用指数”的诞生将对中国商品市场的信用经济起到一个风向标的作用,更将对全国乃至全球的商品市场管理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也预示着浙江省的商品市场经过改造提升,依托强大的信息技术,真正进入“指数时代”。
  最近一期《义乌市场信用指数报告》显示,2011年9月义乌市场信用综合指数报收于143.95点,环比微升1.27%,是2011年除2月份外第八个处于140点以上高位的月份,显示目前义乌市场信用总体处于指数发布以来最为良好、最为稳定的状态。
  据了解,义乌市场信用指数(YiwuMarketCreditIndex),英文缩写为YMCI,是由浙江省工商局、义乌市政府和北京大学中国信用研究中心联合进行科研开发而编制建立的,是一套针对义乌市场信用发展变化趋势和变化程度的综合量化反映的指数体系。该指数体系经过两次优化,目前由27个指标和交易活跃、商品质量、客商满意、风险可控4大分类指数构成。
打稳信用基石构筑诚信堡垒
  在开展市场信用分类监管的同时,义乌市工商局还通过不断设置新的载体,探索深化市场信用内涵,努力构建符合现代商品交易市场特点的诚信建设体系,为市场信用分类监管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也为市场的持续繁荣筑起更加巩固的信用保障。
  义乌市工商局充分利用中国小商品城党委、个体劳动者协会设在工商机关的优势,强化市场基层党群组织建设,提高党员经营户和个体工商户的思想觉悟和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基层党群组织在市场信用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实现经营户总体素质的不断提升。目前,中国小商品城党委共下设30个支部,401名党员;市场内共有40个个协大组、987个个协小组、1187名个协骨干,形成了一个组织严密、行之有效的经营户自我诚信管理网络,实现了工商信用监管触角在时间、空间上的全面延伸,从而实现监管效能和监管效果的全面提升。
  创立于2001年的中国小商品城个体工商户培训学校,是全国首个商品交易市场个体工商户培训机构。成立10年来,该培训学校每年都会不定期地对新入场的市场经营户免费开展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等内容的专场培训,着重提升经营户诚信经营意识。截至目前,该培训学校已累计举办培训36期,培训个体经营户5.5万人次。
  同时,针对市场特点,工商机关每年还对新入场的经营户免费开展培训,增强新经营业者对法律法规的认识,引导经营户诚信经营、守法经营。通过设立多个教育培训平台,形成了经营者先进“学堂”,再进市场的培训模式,有效地提升了市场经营户的自律意识。
  义乌市场里还有一个专门调解纠纷、维护稳定的“老娘舅”组织——中国小商品城人民调解委员会。1987年,当时的义乌县工商局在市场内设立了最早的市场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发动市场内的经营户,义务、免费从事人民调解工作,化解市场内产生的各类纠纷和矛盾,维护市场和谐稳定。在工商机关的指导下,市场人民调解工作日益成熟、规范,发挥的作用也更加明显。通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办公室实现了在中国小商品城各个区块的全覆盖,调解员也从最初的14名发展到现在的200多名,纠纷调解成功率在95%以上。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要闻【综合】】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因信施管 以管促信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