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 方
自主品牌目前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近日,新华信汽车营销策略服务研究副总监王智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主办的市场分析会上用大量调查数据证实,国内汽车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间,从2011年开始,遭到严重挤压。
节节败退
从2011年开始,自主品牌的销售增长率及市场份额呈明显下降趋势。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为例,2010年,自主品牌销售量同比增长率是42%;进入2011年,即降为2.6%;2012年1-2月,同比增长则下滑13.4%。而自主品牌市场份额,2010年,为32.7%;2011年,开始下降到30.9%;2012年1-2月,市场份额下降到30.1%。
对于自主品牌生存环境恶劣的原因,王智认为,这其中固然有自身原因,比如,产品设计拙劣的抄袭模仿;在产品低价的同时,产品品质亦较低劣;同时存在品牌管理混乱、渠道管理混乱等弊端。但也与外部经营环境因素恶化不无关联。
从政策层面分析,2009年-2010年,政府明确支持自主品牌的政策,短期刺激了自主品牌快速发展;进入2011年,国家各项鼓励政策退出,对自主品牌产生直接影响。
此外,市场竞争压力骤然提升。国际汽车巨头借助合资公司渠道,一方面以引进低端车型为手段,另一方面推出合资自主品牌,对自主品牌固有的低端市场及三四线市场形成冲击。
目前,外资品牌利用平台化、模块化生产理念,大幅度缩减成本;而自主品牌未来成本降低空间非常有限,单纯的成本优势已不能持久。
王智认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汽车自主品牌份额还会继续萎缩。
历史贡献
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至2011年的11年间,自主品牌为中国狭义乘用车市场贡献了1684.5万辆新车销量。其中,2010年开始,自主品牌每年新车贡献超过300万辆。从价位来看,绝大多数自主品牌狭义乘用车的价格低于10万元。
这意味着什么?王智明确表示,中国市场提前3年成为年产销千万辆的汽车市场。2010年,中国首次进入年产销狭义乘用车千万辆的状态;如果没有自主品牌,至少要晚3年才能进入这一状态。
对消费者而言,更重要的是,自主品牌让合资厂商提前了解中国中低端家庭用户的特征及用车状态,从而进入中低端市场。王智认为,追逐高额利润是国际汽车巨头的天性,如果没有自主品牌,国际汽车厂商绝不会现在就进入低利润、高风险的低端轿车市场。
应对之策
针对自主品牌现状,王智认为,三个因素决定自主品牌未来的发展走向。
其一是政策支持。王智认为,在目前形势下,未来自主品牌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而建立消费者对自主品牌的信心,更离不开政策的支持。
其二是竞争环境的影响。竞争环境影响自主品牌的相对销量(份额),并加速对自主品牌自身发展或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其三是自主品牌自身的发展潜力。王智认为,自主品牌自身的发展潜力是未来发展的基础,决定未来绝对销量的走势。对于更多的自主品牌而言,需要在提升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在研发和营销环节投入更多的精力。
只有这样,自主品牌才能真正站稳脚跟,具备在激烈竞争环境下生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