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戴名表、背名包、穿名牌服装……如今,一种以消费名牌为荣的畸形消费观念正在都市青少年中流行——
青春如花自娇艳 何须名牌来装扮
作者:武晓莉 董芳忠
图片
图片
图片


    上图:一位家长正在为孩子挑选运动服
左图:一些青少年正在选购名牌运动鞋
右图:知名品牌的运动产品也与其服装一样受青少年青睐

  
■本报记者 武晓莉/文
     董芳忠/摄
  戴着斯沃琪手表、穿着耐克最新款防晒外套、骑着价值上千元的名牌山地车、背着阿迪达斯的篮球包……这是北京市一名普通初中生的装扮。记者经常看到,一群这样装束的孩子进出北京各大商场和娱乐场所,他们喜欢一起吃匹萨、看电影、K歌,显示囊中充裕。记者发现,一种以消费名牌为荣的畸形消费观念,正在这些青少年中流行。

青少年争先用名牌武装

  北京初中生优优的妈妈和小学六年级学生雨儿的妈妈是好友。在刚刚过去的六一儿童节,她们互送给对方孩子的礼物是一套李宁篮球比赛服和一套阿迪达斯足球服。
  记者问优优妈妈,为什么送雨儿这么贵的礼物。优优妈妈说:“这样的衣服我都担心孩子不会穿。但幸好之前我刚给优优买了一双耐克球鞋,他这才接受了李宁。”
  优优妈妈告诉记者,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一双鞋穿不到半年就小了,光是给优优买运动鞋这一项,就是笔不小的花费,何况还有衣服、背包等物品。主要是,这些衣物全都是耐克和阿迪达斯等知名品牌的。“他们学校的孩子都这样。”优优妈妈说。
  记者问上小学六年级的雨儿,你们同学之间会比衣服和书包的牌子吗?他说:“会呀。不仅如此,他们还会比谁的护照签注多(去过更多国家),谁的水壶、溜冰鞋是名牌的,谁家住什么小区,谁家有多少个苹果产品。”
  优优说,有同学过生日时,花200元左右买礼物是很正常的,请客花四五百元也不在话下,如果哪个同学能收到一个七八百元的苹果播放器,那就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了。记者看到,甚至优优文具盒上的小吊坠,都是知名品牌的。
  记者还了解到,在高中生群体中,这类攀比名牌服装和用品的现象更加严重。在广东省广州市某中学的一个高三班里,学生们几乎人手一部i-Phone手机,其中一些同学平时穿的名牌牛仔裤价格都要上千元。
  在大城市中,青少年过度消费名牌现象绝不是个案。据记者了解,海南省海口一中的学生曾做过一个关于青少年追求名牌现象的调查,采访对象主要针对同学和街上的同龄人。该项调查结果显示,65%的人日常消费一定要追求名牌,仅有15%的受访者明确表示,不介意是否是名牌。
  此外,上海市的一家调查公司也做过类似的调查。结果显示,有近2/3的青少年购买过各种知名品牌的运动鞋,而且其中有34.4%的青少年不止购买过一双。研究人员认为,很多青少年已将消费名牌当成一种追求时尚潮流的象征。

正确价值观教育缺失

  当记者向家长问及“为什么鼓励孩子消费名牌”时,家长们纷纷表示:“这个年纪的孩子特别爱面子,同学中的风气都这样,所以,只要家里条件还可以,就尽量满足孩子。”
  六一儿童节前夕,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网进行了一项针对青少年消费观念的在线调查。结果显示,有94.9%的受访者认为现在青少年乱花钱现象严重。其中有83.1%的人认为,青少年乱花钱不知珍惜是受社会上攀比风气的影响;73.3%的人认为原因在于家长对孩子的娇生惯养;69.4%的人认为是由于父母没有培养孩子正确的观念;57.5%的人认为是社会压力大,父母无暇顾及孩子,随便给孩子钱;47.2%的人认为是由于孩子在应试教育下忙于学习,没有机会切身体会赚钱的不易。
  对于这一现象,一位七旬老人对记者说:“说白了,原因就在于现在的社会对惜福、勤俭等美德教育严重缺失。不少孩子认为,舍不得花钱、不用名牌是件丢人的事情,而且社会各方对青少年的理想和信念教育也远远不够,这导致他们不知道自己的人生应该追求什么。此外,一些社会舆论所引导的有钱、消费名牌就是成功的象征,也对孩子产生了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
  武汉大学现代心理学研究中心研究员韦志中指出,这种现象背后隐藏的是青少年心理价值观取向的问题。青少年时期是孩子形成正确人生价值观、良好心理品质和道德水平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家长、学校应在如何看待金钱、使用金钱等问题上给孩子以正确引导,为其以后的健康成长打下基础。

广告和明星推波助澜

  “头上潇洒的个性发型、身上休闲或夸张的服饰、脚上引人注目的运动鞋,透露的是青春的活力和运动的天性。在他们眼里,穿着名牌运动鞋随时随地带给他们动感、潇洒和自信。”这是某运动品牌专门针对青少年打出的促销广告。
  据记者了解,很多商家都通过各种手段,制造所谓的流行,来吸引青少年的注意。一位从事消费心理研究的专业人士说:“之所以青少年中流行追求名牌,是因为一些青少年将名牌商品作为一种财富,甚至将其当做社会地位的象征,从而盲目地追求。他们把个人价值等同于财富,以个人的消费和生活方式来评价他人和自己的价值。所以,他们特别喜欢一掷千金,希望以此来显示自己的地位和价值,这部分青少年是最容易受国际品牌、时尚、至尊、帝王享受、豪门气派、大富豪、精品等广告字眼诱惑的。
  在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一些商家不顾是否会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有意识地对其进行名牌营销,而一些明星的言行举止,更成为青少年畸形消费名牌现象的推手。
  在青少年中非常有影响的作家郭敬明在他的某期《最小说》中炫富道:“笔记本是爱马仕的、手提包是LV的,连小熊钥匙扣都是PRADA的。”他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一个几乎不用笔写字的人,要买一个4位数的爱马仕笔记本……四爷我的钱包大概有十几个,这个是我放在书架上没有用的,我也就不提这个钱包其实在中国只有限量的N个了。”

呼吁树立合理消费观

  “大部分人对自我身份的认同开始于青少年时期。在过去,发型、朋友等是青少年自我认同的一个标杆。而现在,可能还要加上手机、名牌吧。现在有许多孩子认为,拿了最新款的手机,自我感觉就不同了;穿上名牌服饰,背也挺得比较直。”台湾一位心理研究人士这样写道。
  海口一中学生们的研究结论认为,青少年的心理还未成熟,有盲目从众、攀比等特征。他们追求标新立异、名牌时尚,喜欢炫耀自己,不惜大量花费父母的血汗钱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这既不利于其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加重了父母的经济负担。研究者呼吁,大家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合理消费,不要过度追求名牌。
  关系专家戴洁说:“要让孩子知道,花父母的钱买名牌穿戴没什么值得骄傲的,青少年穿着干净、简朴、整齐就是美。”
  网友春天说:“青春正是如花似玉的年纪,穿什么都好看,哪里用得着名牌装扮。真正有气质的人,从不炫耀所拥有的一切。”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C1 版:生活·时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青春如花自娇艳 何须名牌来装扮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