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工商局德胜工商所执法人员在检查生鲜猪肉销售商户的台账
■本报记者 戴 岱/文 本报记者 郝 军/摄
食品安全一直是百姓关注的焦点,那么,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的守护者——基层工商执法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是如何保障食品安全的呢?5月25日,本报记者跟随北京市工商局西城分局德胜工商所的执法人员亲自体验了一番。
记者和工商执法人员一行首先来到了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德外新风街的天秀新风商品市场。在生肉柜台前,王晓明所长伸手摸了下放肉的冰柜,他说按照要求这些冰柜都是要通电制冷的,可是很多商户为了省电,只有在遇到工商机关检查的时候才通电制冷,这样不利于肉品保鲜。因此,每次检查生肉的时候,除了看动物检验检疫合格证、台账外,冰柜是否通电也是必查的。
据王所长介绍,市场的商户要佩戴胸牌,现在大多是以北京市公共卫生从业人员健康证作为胸牌佩戴,该证是一年一换的。这样做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不健康商户对食品的污染,同时也规范了他们的经营操作。
离开市场后,执法人员又来到了物美超市新风店,在这里,执法人员主要对进口食品专区和熟食区进行了检查。检查中,王所长发现这里的熟食并没有盖透明的塑料膜,于是便对超市负责人说道:“散装熟食没有包装,你们不盖塑料膜的话有人买东西问价钱,很容易将唾液喷到食物上,这样不利于健康。”王所长同时告诉记者,对于超市的巡检和市场有些区别,市场主要看进货台账和检验检疫合格证。而超市的食品进货严格,在这里主要看标签是否符合法定标准,以及工作人员对于熟食、生鲜食品的储存是否规范。
在谈及日常食品安全巡查和执法的感触时,王所长说,“不管是食品制作者还是经营者,都是老百姓,谁都要吃饭。今天你制作假冰棍儿害人,明天别人做的添加剂超标馒头就会害了你。给别人带来不良后果的同时,自己也身受其害。如果大家都不做假,诚信经营,那么也就没有受害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