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没有最安全的汽车 只有注重安全的驾驶员
作者:杨丽娟


    ■杨丽娟

  距离“5·26”深圳电动出租车起火事故已经过去两周多,但对于纯电动车是否安全的话题,一直没有停止过。这一事故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肇事者是酒后驾驶,并以超过180公里的时速撞上一辆纯电动出租车,不幸的是电动汽车起火,造成人员伤亡。对于这场事故,有人质疑电动汽车技术的安全性,深圳一些消费者因此刻意避免搭乘纯电动出租车。电动汽车出事儿,究竟是不是技术问题,现在尚无权威说法。我们想追问的是,在酒驾司机的横冲直撞下,还有安全的汽车吗?
  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没有最安全的汽车,只有注重安全的驾驶员。回顾近年来震动全国的几起恶性交通案件,无一不是人为所致。去年发生在北京的英菲尼迪撞车案,是因为司机酒后驾车,撞上正在等红灯的一辆轿车,造成车内2人死亡、1人重伤。眼下深圳这起事故的发生,也有相似之处。一桩桩一件件的酒驾案,凸显出人与汽车技术、人与汽车社会的深层次矛盾。技术的操控者是人,人若肆意妄为,汽车应用再多的安全技术也无济于事。
  应该说,汽车行业对安全的重视从未松懈过,安全技术的提升和研发速度也很快。从世界范围看,汽车不仅向电驱动方向发展,还将应用防疲劳驾驶、无人驾驶等先进技术。在我国,汽车配备的安全技术及装备已经一应俱全,在C-NCAP安全碰撞测试中获得五星评价的车型越来越多。
  以深圳“5·26”车祸为例,关键原因是肇事司机的酒后超速驾驶。抛开尚在调查的技术问题不说,超过180公里的时速,别说是电动汽车,燃油车也很可能车毁人亡。
  再比如5月30日杭州“最美司机”吴斌遭遇的“飞来横祸”,如果深入追问原因,恐怕也是由于肇事车辆司机没有检查车辆,才导致制动毂残片飞出。
  酒驾、超速、违章以及驾驶者对汽车保养的种种不在意,已经严重威胁到汽车社会的发展。既然后果严重,为何这类事故还频频发生?审视这些事故,看似是孤立的个案,看似是偶然发生,却存在着必然。每次酒驾事故发生后,我们在意的往往是对肇事者的控诉,容易忽视对血的教训的总结。在舆论场中,人的素养被搁置到了不起眼的角落。殊不知,正是汽车文明的荒漠,让没有素养的人假借汽车之手,伤害很多无辜的生命。
  从冷冰冰的技术回归到检讨人的行为本身,并非刻意为汽车开脱责任,因为所有技术都是为人服务的,何况在市场竞争中,汽车安全已经成为企业的立身之本,没有一家汽车企业敢有丝毫懈怠。我们希望引起大家警醒的是,在一个成熟的汽车社会中,以人的素养为基础的汽车文明才是这一概念的灵魂。提升汽车安全技术、提高汽车质量,只是一个方面,只有这些要素的汽车社会是不完整的。
  驾驶者素养的培育、提高,是整个社会面临的问题,需要在制度上约束违法驾驶行为,驾驶者也应从人的生命角度考虑,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此外,汽车行业不妨多承担一些责任,开展文明驾驶方面的教育活动,培育更多文明车主,汽车才更安全。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1 版:汽车·观察】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没有最安全的汽车 只有注重安全的驾驶员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