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民办高校的专业设置之痛
作者:胡军
图片
图片

上图 航空空乘专业的学生在飞机上进行实地演练 下图 木雕专业的学生在进行创作

编者按 近年来,民办高校一直面临着生存危机,而生源是其生存的命脉。为此,不少民办高校费尽心思,通过推出热门专业等方式来吸引考生和家长的关注。然而,由于一些民办高校只图吸引眼球、获取利润,而没有从学生就业的角度多加考虑,在招生过程中甚至夸大一些专业在社会上的影响力,目的就是为了将学生拉进学校,收取学费,这种做法给不少学生的日后发展带来了很多烦恼。对于民办高校的种种问题,本版从本期开始,就民办高校的专业设置、日常管理和就业方向等方面进行深入报道,试图寻找深埋在火热招生表象下、民办高校中所隐藏的深层问题。 ■本报记者 胡 军 随着民办高校毕业生离校日子的临近,此时,已经拿到满意就业合同的毕业生多少有些踌躇满志,而对自己的就业合同不满意或干脆尚未收到就业邀请的毕业生,他们还需继续为自己的工作四处奔波。“现在民办大学设置的专业对口性越来越差,由于专业培训的内容与市场的实际需求很难吻合,所以很多同学都是抱着先解决就业的目的在找工作。”对于民办高校在专业设置方面的困境,从事就业指导工作多年的河北省某民办高校的高老师无奈地告诉记者,“我们也没有办法,不开设热门专业,就招不到学生;开设热门专业吧,学生的就业不好解决,两难啊。” 日前,记者在北京、河北、辽宁等地的部分民办高校实地走访时发现,多数民办高校正深陷专业设置之痛。 瞄准经济利益推“热门”专业

“好招生,学费高,这是民办高校设立专业的基本出发点,都要生存,都要赢利。”对于部分民办高校专业设置的乱象,河北省某民办高校招生办负责人赵先生毫不避讳地说,“可以这么说,多数搞民办院校的,都是奔着这个行业的投资回报来的,真正为了教育事业的不多。” 据第三方调查机构麦可思近年来陆续发布的《就业蓝皮书》中所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国内部分所谓的热门专业甚至已经成为就业的“老大难”。在其发布的《2011年就业蓝皮书》中,动画、法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与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英语等10个本科专业,以及临床医学、法律文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际金融、工商管理等10个高职高专专业被亮红牌,这些专业不仅就业率低,薪资也较低。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三方面,第一是部分专业的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已经达到供大于求的程度;第二是因为有些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达不到产业的要求;第三是专业设置本身不符合市场需求,造成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然而,记者调查发现,不少民办高校却在招生过程中对上述这些专业大肆宣传,无论是宣传彩页中的内容,还是招生人员的游说,都相当诱人。 记者以招生代理的名义与北京某民办高校的招生办取得了联系,该招生办的负责人唐先生听说记者想做市级代理,便非常热情地说:“这么跟你说吧,我们这儿都是最热门专业,毕业后没有找不到工作的,月薪一般都在4000元—5000元之间,好多单位来抢着要人,只要你跟家长讲透了这些,就很好招生了。”记者问道:“如果家长要求签就业保证协议,能签吗?”唐先生说:“可以啊,但要以你的名义签,不是用学校的名义签。招完以后,你把学生往学校一送,把你的代理费拿走,别的事情你就甭管了,都是学校来负责。” 纸上谈兵式的专业设置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多数民办高校在设置专业时,所获得的决策信息大部分均停留在“这个专业的人才缺口很大”、“到××年,这个专业全国需要××万人”等概念上。以空乘专业为例,2003年,全国客机总数在700架左右,因此有人当年推算,到2008年召开奥运会和2010年举办世博会、亚运会等盛事时,国内民航业将迎来大发展。到2010年,全国客机总数预计要增加到1700架,以一架飞机需要五六十个空乘人员来计算,未来几年空哥、空姐的缺口近10万人。据此信息,自2003年以后,国内先后有200多所民办高校开办了航空乘务专业,部分民办高校甚至直接招收初中生入学,该专业的全国年入学人数达数万人,而这一疯狂招生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就业竞争异常激烈,多数民办高校的空乘专业实际就业率仅在5%左右。“我们宿舍8个人,仅有一个同学在机场工作,但也是当售货员,其他人连机场都没进去,就更甭说当空姐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在某民办高校上了3年空乘专业专科的宁小姐不无抑郁地说,“招生时那些人把这个专业说得跟朵花儿似的,说这是热门专业,学生毕业后当空姐的几率超过70%,可结果呢?看看我们宿舍这8个人的就业情况,就啥都明白了。” 据了解,教育部对于民办高校统招生的专业设置有着严格的审批流程,并于1998年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规定该《目录》为所有高校在专业设置时必须遵循的基本框架,无论是公办高校还是民办高校,都要从中选取专业。“可以这么说,绝大多数民办高校在设置新专业时,都缺乏经得起推敲的专家论证,几乎就是纸上谈兵,所以这些专业申请上去很难批得下来。”日前,一位称能为民办学校办理专业设置审批的“中间人”告诉记者,“给你批一个专业,我最少拿200万元。听上去不少,但你想想,开一个专业得招多少学生,你能挣多少钱?” 学制长短缺乏科学论证

“我不明白,一个航空乘务专业要学3年,有那么多内容要学吗?”对于自己花了3年时间获得的某民办高校航空乘务专业的专科学历,目前就职于北京动车组的吴小姐告诉记者,“其实理论课内容半年就学完了,从大一下半学期开始我们由学校带队去参加各种面试。我觉得3年的课程设置真是形同虚设,空耗光阴,而且多上一年就得多交一年的学费,多花一年的生活费。” 记者了解到,有关部门规定民办高校的专业设置申请,必须有经专家论证的与所开办专业相应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有明确的招生对象及来源的可行性论证报告。但实际情况却是,许多民办高校为了争取获得专业设置的审批,在可行性报告、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等方面都费尽心机地夸大有关数据,甚至有些民办高校对此弄虚作假。 记者在河北省某民办高校的航空服务专业课程表上看到,学生在3年时间里主要学习的仅为语文、英语、职业道德、形体、舞蹈、航空英语等14门课程。对于这样的课程设置,某知名高校的刘教授极为感慨,他对记者说:“单从这张课程表来看,确实存在刻意延长学制的现象,因为正规的高校可能一个学期就要求学生学习13—14门课,而且都会进行结业考试。现在将普通高校一个学期的课程拿来延长到3—4年的时间去学,确实没有必要,既浪费时间,又浪费金钱。” 记者调查发现,许多民办高校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为颁发专科或本科学历,人为延长学制、拼凑课程的现象。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C3 版:生活·教育】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民办高校的专业设置之痛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