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胡 军
2012年5月30日,本报以《破解“作文神话”》为题,报道了自称屡创作文神话,可让学生“只靠作文上北大、复旦”、“高考最后7天,作文从30分突破50分”的《袁氏作文模型》中存在的问题。而刚刚揭晓的北京高考语文评卷结果显示,今年北京高考无满分作文,原因之一是考生在作文中默写、套用情况较为严重,模块化、程式化的现象很普遍。这一结果,再次例证了《袁氏作文模型》对学生学习写作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让作文神话牛皮吹破。
牛皮一
“作文满分60分,55分在袁老师的学生中只能算一般”
记者看到《袁氏作文模型》于今年5月22日在北京某知名媒体上刊发的广告内容中有这样一句描述:“作文满分60分,55分在袁老师的学生中只能算一般”。
根据北京市今年的作文评卷类别:4类文0—29分、3类文30—40分、2类文41—50分、1类文51—60分。今年北京高考作文的评卷结果显示,50分以上的高考作文较少,甚至没有1篇满分作文,而36分以下的3类作文数量较多。
牛皮二
建模、填模、塑模3步模法写出好作文
在《袁氏作文模型》中,其核心理论是模型,即“9字固化方法,3步活化思维,提笔就是好文章”。所谓的9字是“想什么”、“怎么想”、“怎么写”的作文模型法。模法3步则有不同的表述:在媒体广告上称为“建模、填模、塑模”,而在该书的宣传网站中则称之为“选料、建模、成型”。
北京市今年高考作文的评分结果显示,之所以未出现满分等优秀的高考作文,主要是因为学生行文中套用固定模式严重,作文模块化和程式化现象普遍。北京高考语文阅卷组老师呼吁,这种“高考体”文风亟待扭转与改变。
这一结论给《袁氏作文模型》中鼓吹的“八股式”作文模型有力回击。事实证明,缺乏知识积累和真情实感,仅依靠模板套用的“袁氏作文”不可能被评为优秀作文,更不可能得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