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汉语词典)第6版由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发行。据了解,该版词典共收录条目6.9万,增加单字600多个(以地名、姓氏、科技用字为主),增收新词语和其他词语3000多条,增补新义400多项。有关专家表示,第6版汉语词典中收录的新词语包罗万象,是当下文明的印记和文化的结晶。
记录当下并影响未来
“这些新词、新义就像一面广角镜,全方位地折射出社会的深刻变化,富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汉语词典第6版修订主持人江蓝生介绍说,第6版汉语词典中新增的词汇涵盖了社会生活许多领域的新生事物和现象。如房贷、动车、屏蔽门、高铁、代驾等反映大众日常生活的词语;首付、拼车、网购、背包客、闪婚等反映当下流行生活态度的词语;北漂、草根、达人、名嘴、蚁族、全职太太等反映一些社会群体各自特点的词语。此外,还新增了与经济有关的产业链、环比、负资产、文化产业等词语,以及与社会建设和管理有关的医改、民调、限行、摇号等词语。
与此同时,新增的老词新义也反映出了当下社会的流行现象,比如,“奴”的新义为“特指为了偿还贷款而不得不辛苦劳作的人”,体现出不少人的生活状态;“山寨”的新义为“仿造的、非正牌的”和“非主流的、民间性质的”,反映了如今许多行业的模仿之风。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新增词、义的意义不仅仅只是影响当下,对未来的研究也将产生很大的影响。“每一版汉语词典都记录了当时的时代特征,比如大锅饭、放卫星等词语就是特定年代的产物,如果词典没有对其进行清晰地定义,可能很多年之后,后人将不懂这些词语的含义。”张颐武说。
包容性与本土化并存
在第6版汉语词典中,年轻人会惊喜地发现,如力挺、糗、劈腿、软体、网路等曾在香港TVB电视剧和台湾电影里出现的新鲜词语也被收录其中。对此,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的杨志强表示,近几年,我国台港澳地区与大陆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彼此之间在语言词汇方面也加深了相互影响和作用,使许多词语不可避免地互相吸收与交融。
同时,随着我国与国外交流的日益加强,越来越多的外来词语也被引入到该版词典中,如粉丝、嘉年华、脱口秀等英语外来词和刺身、定食、宅急送等日语外来词。此外,在该版词典中还收纳了239条对老百姓生活有影响的外文词汇,如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PM2.5(在空中飘浮的直径小于2.5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等字母词。这其中还包括自2010年开始,电视媒体一度被要求以中文全称出现的NBA。对此,有网友感叹:“这下球迷和主持人都不用再纠结了。”
选词标准统一客观
在当下日常语言环境中被广泛使用的剩男、剩女、神马等热词,此次并未被收录进第6版汉语词典中,这引起了一些争议。“‘神马’只是一种临时的、俏皮的用法。作为一个规范的疑问词,我们已经有了‘什么’这个词,干吗还要用‘神马’呢?”江蓝生解释说。
“并非收录新词越多就越说明与时俱进。”《咬文嚼字》主编郝铭鉴认为,“在社会转型因素和互联网的推波助澜下,我国正进入汉语创造力空前爆发、全民参与造词造句的语言狂欢阶段,许多潮词潮语可能都是昙花一现。词典编纂不妨保持比语言生活稍慢几拍的速度,让其经过一个大浪淘沙、积淀筛选的过程,否则反而会给人们的语言生活造成负担。”“选词不应该有双重标准,词典唯一的标准只能是语言本身。”许多专家认为,为了真实记录同时方便查阅,选词既应不论褒贬,也不能在忌讳中失去客观。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对语言文字的尊重。
(潘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