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任震宇
在10月26日举行的第八届中国食品博览会“中国食品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业内人士指出,冷鲜肉是安全放心肉,发达国家流通的肉100%是冷鲜肉,我国的冷鲜肉发展了十几年,到目前也仅占不到10%。
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说,其原因在于,定点屠宰企业过多,地方保护阻碍肉品全国流通等因素。“虽然全国的定点屠宰场点由前几年的3万多家降到现在的2万家以下,但80%以上的企业仍处于小规模、作坊式、手工和半机械加工的落后状态,最大的5家屠宰企业屠宰量仅占全国的不到10%,而发达国家占80%以上。”万隆说,散乱差小、私屠乱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危害食品安全,与中国居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地位不相适应,与全国城镇化和小康社会建设不相适应,与消费者要求不相适应,应当加速调整,改变现状。
商务部市场秩序司副司长王镇钢也表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和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我国的生猪屠宰行业总体发展水平还落后于广大消费者的期望,在肉品质量安全方面仍存在一些风险和隐患。例如:产能总量严重过剩,行业布局和结构不合理,相当一部分定点屠宰企业设备设施简陋,达不到国家标准,屠宰行业技术人员、检验人员数量和专业技能不足。这些问题不仅对猪肉等肉品的质量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也对屠宰行业的现代化转型和持续健康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地方保护也是冷鲜肉流通的枷锁。”万隆说,当前有些地方不顾消费者的需求和食品安全,设置重重障碍,阻止冷鲜肉进入本地市场。要使安全放心的肉类工业尽快发展,必须打破地方保护,使工业化、规模化、安全放心的冷鲜肉实现全国大流通。
政府部门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商务部官员在发言时也表示,未来我国将继续严格控制定点屠宰企业数量,进一步淘汰过剩产能。支持先进的屠宰企业开展养殖、屠宰、加工、配送、销售一体化经营,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根据商务部、工信部等部委发布的《全国生猪屠宰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5)》和《肉类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到2015年,全国手工和半机械化屠宰等落后产能将淘汰50%以上。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