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2013年元旦以来,我国多个城市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有关专家认为,油品标准滞后成为雾霾天气的重要推手——
雾霾之患
作者:李方 郝军
图片


    题图说明:1月23日清晨,北京再次遭遇今年以来的雾霾天气,北京发布了雾霾天气黄色预警。
本报记者 郝 军/摄

■本报记者 李 方

环保部门打出组合拳

  1月23日,北京的雾霾,好似铅块般压在人们心头。同样陷入“十面霾伏”的还有上海、石家庄等重点城市。很多居民出门就能闻到空气中的异味,在家里窗户都不敢开。
  人们不禁追问,谁是污染我们空气的元凶?
  环保专家认为,近一个多月来的雾霾严重现象,根本原因是污染排放的增加。作为大气污染物及PM2.5的一大制造者,机动车尾气排放被指是构成雾霾的重要来源之一。
  权威数据显示,北京的PM2.5颗粒来源中,有22%以上来自机动车排放,而上海则是25%来自车船尾气排放,汽柴油燃烧产生的尾气已经成为城市重要污染源之一。
  严重污染状况,让国家环境保护部再难淡定。
  1月14日,环保部签发了向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各地环保管理机构、科研单位及相关汽车厂商,对《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五阶段)》第二次征求意见。
  与现行的轻型汽车(即最大总质量小于3.5吨的汽车)第四阶段污染物排放标准相比,《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中国第五阶段)》(简称“国五汽车标准”)增加了颗粒物粒子数量(PN)这一污染物控制项目,并严格了污染物排放限值。
  这是一个月内,环保部针对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第三次发布新闻。在雾霾阴影笼罩国人心头之际,环保部拟重拳出击,治理机动车污染。
  2012年底,环保部发布一年一度的《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年报》称:监测表明,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我国城市空气开始呈现出煤烟和机动车尾气复合污染的特点,直接影响群众健康。
  一语成谶。2013年元旦以来,我国华北、黄淮、江淮、江南等中东部地区出现大范围的雾霾天气,多地遭受严重污染,并且一直持续。雾霾事件促使环保部加快了出台国五标准的速度。环保部认为,国五排放标准一旦全面实施,将促进国内车用汽油和柴油品质的提升,不但对新车污染物减排发挥作用,还将改善大量在用汽车的污染物排放状况。
  1月23日,国务院批准北京市将从2013年2月1日起实施北京市第五阶段机动车排放地方标准(简称“京Ⅴ”)。
  据悉,实施第五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后与欧盟目前执行的排放标准接轨,单车排放比现行“国四”标准降低40%左右,这也是北京市第五次在全国率先实施更严格的机动车排放标准。

硫含量超标15倍

  多个重点城市的“雾霾危机”,引发了舆论对中国油品含硫量的诟病——油品升级滞后是雾霾天气主要推手。
  调查证实,汽车尾气造成的污染,含硫排放物是主犯。中石油规划总院专家说,油品标准越高,硫含量越少。而现在我国汽柴油升级均明显滞后于国家要求,其中,汽油标准升级滞后超过半年,柴油标准升级更是滞后一年以上。
  从事油品质量研究的卓创资讯分析师王能进一步解释说:“长期以来,我国油品质量升级滞后,油品中的硫含量偏高,从而加重了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污染程度,成为雾霾天气出现的推手之一。”
  据王能介绍,欧盟国家目前执行的欧Ⅴ标准,已将汽柴油的含硫量降低至10ppm。而我国除北京开始执行地方性的京五标准汽油,上海、珠三角、江苏等部分地区执行国四标准汽油外,其他地区仍在执行国三标准,多数地方炼油厂甚至继续在生产国二标准汽油。而国三标准规定含硫量不超过150ppm。这意味着中国当前汽油中含硫量的标准是欧洲15倍之多。不仅如此,由于符合标准的油品供应不足,至今国四标准汽油仍未得到全面置换,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第四阶段排放标准的减排效果,令机动车尾气排放得不到相应减少。

油品升级缘何步履迟缓

  根据我国《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国家汽柴油质量升级要求是,中国自2013年起全国车用汽油需置换至国四标准,过渡期至2013年12月31日;而从2013年7月起国内流通的国标柴油需全部升级到国三标准。
  “油品升级滞后,最大的障碍在于价格问题,目前在技术上并没有难度。”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说。
  不同级别国标的主要差别在于硫含量,因此油品升级的关键在于脱硫。从国二到国三,再到国四,脱硫工艺的加工成本不断增加。据业内人士计算,如果完全按成本核算,油品质量每提升一个层级,每升油价可能上涨0.5元以上。
  “中国非常有必要加快推进油品质量升级,进程之所以不如预期,成本是主要原因。”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炼油企业要讲效益,提高油品质量需要升级装置、设备,增加投资,但目前炼油本身就亏损,企业怎么会有动力去升级?”在他看来,不仅是两大石油公司的炼油厂,国内还有大大小小其他炼油厂都面临同样的问题,“照理说达不到标准就不能入市,但实际操作中却并非如此,因为这本身就是一对矛盾。”
  谁为提高油品质量成本埋单?这成为国内油品升级的争议问题。
  中国石化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毛加祥表示,我国成品油价格实施政府定价,油品质量升级的新增成本如果完全靠炼油厂消化,那么自然导致炼油厂积极性不足。但是,若直接将油品升级的成本转嫁给市场,那么消费者的成本将随之增加。2012年12月30日起,江苏南部多个城市开始销售国四汽油,每升汽油的价格上涨了约0.3元。对于出租车司机而言,一辆车每月耗油量在1000升左右,每个月仅油钱就要多花300元。
  东方油气网油品分析师程瑞锋认为,其实,目前中国不少炼油厂都可以生产国四标准的油品,东部地区有些炼油厂还可以达到更高标准。但是,油品价格涉及经济运行的方方面面,一旦油价上涨,必然会带动众多产品涨价。如何平衡炼油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利益,是我国油品升级进程中最大的问题之一。
  除了设备改造成本,运输手段改造也是石油行业的一大心病。据中石化内部人士介绍,为了降低油品的含硫量和随之而来的二氧化硫排放,石化企业面临五大新增成本:一是国五油品的硫含量微小,我国尚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调运高清洁油品的成功经验,在运输过程中稍微受到污染,就只能回炼或废弃,这意味着石化行业要全面改造油品储运系统;二是必须新建和改扩建加氢脱硫装置;三是必须通过制氢、加氢等过程而增加氢源;四是上述过程增加了能源消耗的成本;五是为了将加氢脱硫后下降的辛烷值重新提高,必须新上马辛烷值装置。下游化工产品还会因这一过程而产量减少、性能变化。

消费税优惠新政或成突破口

  至于谁为提高油品质量成本埋单,有专家建议,可以参照发达国家的经验,油品升级的成本,由政府、炼厂和消费者三方共同承担。在欧洲、日本等国,升级汽、柴油国标时,往往会对炼油企业有财政或税收倾斜,因此高标准的油品价格不会增加很多,甚至会更低,从而鼓励民众使用高标准油,我国完全可以借鉴此类经验。
  为了解决升级成本问题,早在2011年,《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就提出:“对生产符合下一阶段标准车用燃油的企业,在消费税政策上予以优惠。”
  一位参与讨论上述消费税新政的专家透露,当前,由财政部牵头,发改委、环保部、税务总局参与的政策制定工作进展顺利,整体方案和政策建议已经完成,正在走报批过程,预计今年内会有定案。据有关部门估算,推动油品标准升级,石化企业的前期投入已经达到300亿元以上。“如果石化企业设备改造完成却迟迟不生产,前期投资就浪费了;只要价钱合理,石化企业是恨不得马上供油的。”该专家说。
  还有专家建议,可以为不同等级油品设置差别税率,对国三油品多征税,对国四、国五油品少征税,“以税率杠杆推动企业自己算账,逐步推动国三油品被市场淘汰”。与此同时,建议将石化企业油品升级的新增成本,由炼油厂承担1/3、财政承担1/3、社会承担1/3,“否则,在消费税新政未推行时,像北京这样通过涨油价提早实施国五标准,相当于大部分成本是由老百姓埋单。”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1 版:汽车·观察】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雾霾之患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