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减灾从加强减灾教育开始
作者:姚敏


    ■姚 敏
  强烈的地震再次袭击国人。事实上除了近年来公众较为了解的地震灾害外,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在我国许多地方时有发生。作为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我们虽然无法阻止灾害的发生,但可以通过防灾措施和灾后的科学举措将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在这方面,我们要勇于向先进国家学习。2011年日本“3·11”地震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让人震惊的不仅是鲜有的9.0级地震和强烈海啸夹击所造成的重大损失,更有在天灾面前,日本民众展现出的异常镇定、沉着和高度的秩序。镇定对待灾难,除了日本人精神层面的因素外,也跟日本人防震减灾意识强、知识丰富和政府防震水平较高密切相关。
  笔者的好友刘女士在日本横滨生活了8年,她所在的公司有一间屋子里,放满了饼干、水和方便面,公司每年进行两次地震演习,还在每名职员桌子下面配备防灾包且定期更换。在全社会广泛进行防震宣传,对国民来说,防震意识深入人心,地震演习是家常便饭。日本各地设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地震博物馆和地震知识学习馆,免费向市民开放。馆内有模拟的震动平台和火灾烟雾走廊,供人们亲身体验。社区组织也会经常进行防震训练,居民们都很清楚所住居民楼的防灾紧急通道位置;居家布置时,易倒易碎物品通常不会搁置在无遮挡的地方;家里没人时人们习惯关闭燃气总阀。幼儿园每个月都有防震演练,每个班都有一个大防灾包,里面有饼干、清水、挖土的手套、保暖型雨衣等必备用品和求生物资。五六岁的儿童都知道出现震情时,首先要记得关灯,然后排队有序下楼,不要挤,不能坐电梯。孩子们进入学校后也会经常进行演练,以便地震时能够尽快地将身体藏到适当位置。
  对心理救济,日本的重视程度和生命救援一样。日本是地震多发国,地震发生后,最先赶到现场的是3类工作人员,即消防人员、记者和心理咨询人员。1995年日本发生了7.3级阪神大地震,灾后展开了多项精神救助,专业人员为每个重灾区幸存者建立档案、度身制订心理恢复疗程,尤其是失去亲人的青少年及失去子女的父母。
  这些年我国也在开展防震减灾教育,尤其汶川地震后,国民的防震减灾意识有了很大提升,但总体而言,应景式、浮在面上的情况更多,许多地区的减灾教育仍只停留在走形式层面,宣教的内容和具体方式也做得很粗,有的甚至将宣传需要的投入视为当地GDP增长的“拦路虎”。
  除了重视程度,宣传方式也有待改变。我国的减灾教育需要告别简单说教阶段,发展出活泼的教育形式。专家曾告诉笔者,在许多地方,普及知识效果最为生动的宣传挂图难觅踪影。由此落实到实际的减灾效果上,一旦发生意外状况,是否每个人都能做出科学应对?只怕回答未必乐观。有统计显示,从1900年至今,我国因地震死亡的人数占全球比例的21%,而日本仅为6%。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日本的防震教育已做到极致,不仅令人感慨更令人感动。对任何人而言,生命的答卷从来都没有补考的机会。在我国,全社会高度重视,有效普及相关知识,进一步提高民众减灾意识任重道远,需要我们奋力前行。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3 版:服务·健康】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减灾从加强减灾教育开始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