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让夏令营回归教育本质
作者:戴岱


    ■戴岱
  2013年7月6日,韩亚航空公司客机在美国失事,在该客机上的141名中国籍乘客中,有70名为赴美参加夏令营的师生。由此,近几年呈井喷式增长的游学热、夏令营热再度引发社会关注。据了解,此次事件中师生参与的夏令营活动是由文化交流服务类中介机构组织和承办,这些师生所在的学校扮演的是联络和宣传的角色。从家长们质疑的问题来看,此次夏令营活动存在行政上渎职和经济上牟利等漏洞和问题,包括安全责任协议互相推诿、规范性活动简章不见身影,以及组织机构对夏令营活动费用构成说明避讳不谈等。由此可见,如今的夏令营多数已经成为一些社会办学机构或旅行社的摇钱树,他们大都以育人、锻炼为名,大肆敛财。
  我国最早的夏令营举办于中国少先队建队之初,当时,我国的第一批少先队员到前苏联参加了黑海夏令营。那时的夏令营是由国家出资组织的纯公益性活动,由于经济条件所限,一般只有少数成绩优秀的学生才能参加,具有奖励性质。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市场化进程的加速,原来那种以教育为目的的夏令营现在已难以寻觅,取而代之的是变相的补习班、观光旅游营、贵族营、吃苦营等。
  英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中是这样描述夏令营的:夏令营是将娱乐与教育结合起来的活动。若以此标准来衡量,现在国内的很多夏令营的确已变了味儿。一些夏令营变成了学校生活的翻版,为了应付考试,学校将孩子集中起来参加补课;一些夏令营则干脆变成了单纯的观光游;还有一些夏令营给学生灌输了 “一切都可用金钱来衡量”的错误理念。
  在笔者看来,这些变味儿的夏令营不仅失去了公益性,还有悖于教育的本质,夏令营应是一个独立的体验式教育过程。在夏令营中,孩子们可以体验自然、友情,磨练自己的意志,在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促进对人格品质的培养。成功的夏令营,一定要得到孩子内心的认同,一定会使孩子内心充满亲近感、成功感和快乐感。人们常说,成功的教育不仅是一门科学,还是一门艺术,夏令营也是一样。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就曾用美丽的语言形容夏令营本身应起到的作用:“夏令营是夜空里惊雷带来的闪电,使孩子们突然看见未来;是火把,照耀我们看清前进的路。”笔者认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社会如何进步,教育始终应是夏令营的灵魂。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C3 版:生活·教育】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让夏令营回归教育本质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