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存单变保单”现象再起波澜,消费者反映称:
中国银行,请还我存单
作者:王蒙蒙


    ■王蒙蒙

  今年以来,中国消费者报报道了多位消费者的“存单变保单”现象。近日,上海的消费者汪女士通过中国消费者报与搜狐理财联合主办的保险投诉绿色通道,反映了自己在中国银行的遭遇,并要求中国银行能与保险公司协调,归还自己2万元本金和同年定期整存整取利息,同时赔偿自己的损失。
  据汪女士反映,2011年8月13日,她前往中国银行上海分行航头支行存款,一位穿工作装的人员金某在得知她要存1万元的时候,就向其介绍一款理财产品。金某称,此款产品是一份与银行存款一样的保单形式的存款,每年存1万元,存5年,每年会有500元的钱返到汪女士账户上,每年年底还有分红,且分红比银行定期存款利息高很多,即使银行定期存款利率降了,此款产品的分红也会比银行利率高。汪女士告诉记者,金某当即在纸上演算了一下分红,并告诉汪女士,保守估计5年之后她最少能拿到7万元,而且5年期满后本金和利息全部可以取出来,中途需要用钱的话也随时可以取出来,还免费送1份保险。
  汪女士听过介绍后觉得挺划算,就办理了这项业务,在办理过程中,金某只是让汪女士在她填写的单子上签字,并告知汪女士,合同中的内容是赠送的保险的内容,与存款没有关系,所以不用看,汪女士存的钱绝对是存款。如果汪女士接到回访电话,只需要回答“是”就可以,金某称回访电话只是走个程序而已,不用在意。办理过程中,金某多次向汪女士强调称,在银行办的存款是有保障的,银行是国家的,绝对可以放心。“出于对银行的信任,我想银行是不会骗人的。”汪女士也向记者透露了她办理此项“存款”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今年8月份开始,汪女士陆续收到来自太平人寿保险公司人员的催缴费用的电话,汪女士提出要看以往两年分红报告的要求,保险公司人员称,交了今年的1万元才能看分红报告,汪女士感觉事情很蹊跷,就查看了手中的合同,发现合同内容与之前金某承诺的不一致,这又增加了汪女士心中的疑问。当保险公司人员再次打电话催缴费用时,汪女士质问工作人员为何合同内容与之前的承诺不一致,并要求取款。工作人员称汪女士购买的就是一份保险,现在取钱属于违约,要扣违约金,如果退保只能拿到现金价值,不想扣违约金,就只能15年之后取现。这时,汪女士才发现自己被骗了。
  根据汪女士提供的信息,中国消费者报记者登录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的官网,经查询,汪女士名下确有一份名为“太平财富成长三号两全保险(分红型)”的保险产品,保单号为001650603676306,保单生效日为2011年8月14日,保单责任终止日为2026年8月13日。
  汪女士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自己在中国银行办理业务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金某未提过中途取钱属于退保,现金价值、犹豫期和分红的不确定性等与风险有关的话,而且投保单上保监会规定的必须投保人亲自抄写的风险提示语,汪女士没有抄过,且当时她并不知道有这句话的存在。“我去银行是存钱的,而不是去买保险的。”汪女士如是说,她认为此次自己的遭遇,中国银行存在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银行和保险公司都存在着违规和欺骗行为。她要求中国银行能与保险公司协调,归还自己2万元本金和同年定期整存整取利息,同时赔偿自己的损失。
  存单变保单现象频发,不但考验着银行和保险公司的诚信经营问题,更考验着银行和保险公司是否真正将保护消费者权益放到了足够重要的位置。汪女士反映的问题能否得到中国银行及相关保险公司的合理解决?中国消费者报将继续跟跟踪报道。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2 版:服务·理财】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中国银行,请还我存单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