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排队挂号
■本报记者 唐夏
10月31日,下午17时30分,位于北京东城区帅府园一号的北京协和医院自助挂号大厅门口停着4辆红色的通勤大巴车,准备送忙碌了一天的医生们下班回家。
而此时,有一些人,提着马扎,来到自助挂号大厅开始排队。
他们都是来挂号的,盼望着能在次日零点,自动挂号机开始放号的时候挂上专家号。记者看到,自助挂号大厅内共有4排挂号机,门口的宣传板上详细列明了自助挂号的注意事项:凭患者本人银行卡插入挂号机挂号;自助挂号与窗口挂号共用当日号源,先挂先得;挂号费直接从银行卡划出。
来自山西的齐先生坐在自助挂号大厅门口北侧第三台挂号机前面,手里提着一袋桔子。他告诉记者,为了能挂上内分泌科专家号,他半小时前就坐在这里了。因为只有他一个人排队,怕上厕所,不敢多喝水,所以带了几个桔子,嘴里实在太干了,就吃个桔子。
在齐先生右侧挂号机前的邱女士就比他“幸福”多了,有丈夫陪伴,两个人可以替换着排队。“半夜才放号,怎么这么早就开始排队了?”记者有些不解。“到了零点,50多台机子同时开始放号,妇产科、内分泌科、免疫科等热门科室的号,只有排在第一位,才有可能挂上,每天下午,就有人守着挂号机了。”一位身着白大褂的工作人员这样告诉记者。
随着时间的推移,挂号厅里的人也逐渐多了起来,到了当日23时,每台挂号机前,都排了四五个人。
11月1日零时,终于开始放号了。“出来了。”邱女士和丈夫满脸兴奋,记者看到,这是一个妇科专家号,“一个晚上,总算没白排。”丈夫把白色的挂号条小心地叠好,放到邱女士的包里,拉好拉链,扶着邱女士走出了挂号大厅。“唉,排了一晚上,只挂到了个普通号。”齐先生左侧的小伙子也挂到了号,但看起来并不满意。“咔”,齐先生的银行卡被弹了出来,“机器坏了?怎么显示系统关闭?”齐先生着急了。“你是工商银行的卡吧,这几天工商银行在午夜结算,不能和挂号系统联网。”医院工作人员这样告诉齐先生。“啊?这不耽误事吗!”齐先生换了一张交通银行卡,插入、登录操作界面、选择科室,机器显示已经无法挂号。“本来内分泌科就不好挂,这么耽误两三分钟,号就没了。”齐先生很遗憾。“明晚再来吧,我也没挂上。”旁边一位中年男子安慰着齐先生,“我老婆怀孕了,反应大,想给她挂个妇产科的专家号,昨天来得晚,没挂上,今天我排在了第一个,机器也显示没号。”中年人很失望。
工作人员向现场没挂到号的人建议:“挂不上号的,可以回家试试网络或电话预约挂号。”“网上预约号也不好挂啊,要是好挂,我们为什么大半夜的在这里排队呀!”人们纷纷抱怨着挂号难。
记者随后登录北京协和医院网络挂号平台,发现其预约周期为两周,随机检索内分泌科、消化内科、心外科、神经科、泌尿外科、儿科、妇科、皮肤科、骨科、耳鼻喉科等10个科室后发现,只有骨科在10天后还有号可以预约,其他科室的号均已约满。“2012年前,是人工挂号,早6点半开始放号,前半夜就有人来排队;2012年改成了晚上8点开始放第二天的号,当天上午就有人开始排队;现在推出了24小时自助挂号,半夜零点放当天的号,下午就有人来占位置。不管挂号方式怎么变,排号的人好像都这么多。”一位保安这样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