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田珍祥
10月底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第二十届中国国际广告节,吸引了不少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的大学生们前来观展。记者走近其中的两位高校大学生,跟她们一起逛广告节,感受她们心中不一样的广告情结。
“广告对我的消费观念和行为肯定起着很大的作用。”南京某高校大四学生范胜男说起广告对她的影响,侃侃而谈。
范胜男说,看电视时,一些有创意的广告常常会吸引她看下去,相反一些生硬呆板的广告会让她有换台的冲动。具体来说,她对服装、电子产品广告和一些公益性的广告印象比较深刻。“有时看了一款相机的广告,上面介绍了它的优异性能,我就会产生拥有它的冲动”。
范胜男还告诉记者一个她的新发现。“现在,广告的发布形式也非常多样。我和不少同学都用手机关注了一些商家的官方微博或微信,许多广告会在这些平台进行宣传,更能引起我们的关注。”
来自湖北的陈琪是武汉一所高校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广告节开幕的前一天跟同学坐火车赶到南京国际博览中心。陈琪说,不远千里来看广告节的她属于爱上广告的人。“我就是喜欢看一些广告,甚至收藏一些有意思的国内外广告作品,也会因为广告去买一些产品”。
陈琪说,现在的大学生更注重品牌。一些大品牌的广告看起来“高端、洋气、上档次”,让人有购买的欲望。“比如一款高档香水的广告,加上唯美的画面,优美的音乐背景,有趣的情节,让人印象深刻,久久难忘”。
陈琪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广告也是一种消费品。好的广告作品能让消费者像欣赏一件艺术品那样来看待它,新颖绝妙的创意加上美感,让人看了还想看。
陈琪还表达了她对国内外广告作品的看法。“国外的一些经典广告作品不少已经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反观国内,一些广告缺乏创意,显得很庸俗,最可恨的是有时候还必须忍受它。”陈琪说,她最受不了的就是一些毫无美感甚至“丑得要死”的广告在电视上重复播出。
陈琪说,现在网络广告对大学生的影响很大,“我通常会在网上看完广告忍不住就直接下单”。
陈琪认为,目前也存在很大的问题,比如虚假宣传、夸大功效,误导消费者。“比如一些化妆品,夸大宣传,吹得天花乱坠,但买回来使用之后才发现达不到什么效果,最后只能大呼上当。”
在广告节的各个展区上,范胜男更喜欢看一些国内外的广告创意获奖作品。站在获奖广告作品的展区,她把每一副作品都看得非常仔细,时不时地停下来用手机拍照。
陈琪则主要关注最终获奖的广告作品电视宣传片。她说,她眼中的广告节是一场广告盛宴,获奖的广告作品更注重的是内涵,更容易触动消费者的心灵。
谈起生活中看待广告与消费的关系?范胜男说,广告再好不如商品或服务本身好。不冲动,不盲从,按需购买,合理消费才是对待广告宣传的正确态度。“当然,这方面我现在做得还不够好。”范胜男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