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孙燕明)“目前,我国有关部门正在对乘用车车内空气质量标准进行修订,并将推荐性标准升级为强制性标准,预计到2015年年底之前将正式发布强制性国家标准。”日前,在第十届环境发展论坛第二届车内环境发展专题论坛上,国家环保部科技司标准处处长裴晓菲在发表主题演讲时如是表示。
裴晓菲表示,《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是今年重点修订的国家标准,目前已经在开展相关实验,该标准修订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已初步确定。该标准由推荐性标准升级为强制性标准,在法律、技术、管理上都有一定的难度。例如,现在还没有法律明确规定乘用车车内空气质量不达标应该怎么处罚,也没有明确由哪一个部门负责处罚。关于乘用车车内空气质量到底在什么时间段检测,是对每辆都检测,还是进行抽查检测等具体问题,现在也没有明确规定,在修订过程中都将进行深入探讨。
2012年3月1日,我国首个车内空气质量标准《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颁布实施,改变了我国乘用车车内空气质量一直处于无标准、无监管的状态。但是,该标准只是推荐性标准,仅规定了甲醛、乙醛、丙烯醛、苯、甲苯、二甲苯、乙苯和苯乙烯等8种挥发性有机物的浓度限值,指标覆盖范围和限值有待强化。无论是指标的数量,还是某些指标的限值,我国与很多发达国家都有一定差距。即便如此,现在很多汽车企业还不能达到《指南》的要求。
国家室内车内环境及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宋广生强调,乘用车行业应加强对车内空气质量强制性标准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将关注点转移到怎样提高车内空气质量上来;根据车内空气污染来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在全球汽车轻量化、绿色环保和车联网智能化发展的前提下,建议从汽车的设计制造、工艺流程、内饰材料和零部件三个方面重点进行主动性的污染控制,重点推广车内环境控制新材料。有关部门应加强对新一轮车内空气质量检测评价认证活动的监管。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叶盛基认为,我国制定乘用车车内空气质量强制性标准有利于提高汽车工业相关零部件材料的产品质量,有利于提高全社会对车内空气质量问题的全面认知,有利于规范汽车行业的发展,有利于保证驾乘人员的身体健康。汽车行业要加强对车内空气质量的重视,提高车内空气质量是中国汽车行业的义务和责任。据悉,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将建立车内空气质量控制专业工作委员会,专题研究解决车内空气污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