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价格倒挂挡不住 库存高升
作者:张鹏
图片


    ■本报记者 张鹏/文
郝军/摄
  近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了最新的“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数据显示,2014年11月库存预警指数达到65.7%,环比上升10.7个百分点,再次处于警戒线水平以上。
  对此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分析称,较之10月,11月转入冬季,低温致使市场活动减少。此外,进入年终各大厂商为冲刺全年销量目标,迫使经销商任务量加大,在市场需求持续疲软的情况下,造成库存水平较高。
压库严重资金链或断裂
  记者走访北京多家4S店时发现,不少经销商感触最深的就是今年“压库”压得厉害。
  “去年同期很多车型都是一车难求,今年却正相反,非但金九银十红火未现,年末销售也显得冷清。”东风日产北京华盛昌专营店销售顾问曹超表示,如今店内库存已经超过了1.2倍,虽然目前还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但和去年相比,还是多出了不少。
  在北京4S店相对集中的闵庄路上记者看到,不少品牌4S店也面临同样尴尬,有的店面一上午进店量甚至不足3人。而在店面后院的公共停车场上,已停满了待售的新车。一家自主品牌的销售顾问告诉记者,国庆后市场表现一直不好,有时候周销量都不到10辆。“前两年自主品牌还可以凭借小排量政策在年底火一把,但受今年节能补贴政策调整等诸多政策影响,销售疲软已无法带动经销商清库。如今在厂家年底冲量的高压下,门店很可能会吃不消。”
低价失灵“价格倒挂”频现
  按照惯例,压库严重的现状,往往让很多经销商不得不选择大幅降低车价来回收成本。但今年的高库存却让“低价换市”不再万能,“裸价清库”、“价格倒挂”的现象变得十分普遍。所谓“价格倒挂”,就是市场销售价低于出厂价。
  “价格倒挂现象其实一直都有,但今年应该会特别严重;对很多品牌来说,百分之六七十的车型出现价格倒挂是很正常的。”曹超告诉记者。根据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最新公布的调查显示,包括奔驰、宝马在内的一些高端品牌,均出现了“价格倒挂”的窘状。其中奥迪A4L和Q3的优惠幅度已经高达近5万元。
  “经销商如果不能完成既定目标,就拿不到返点,如此一来,就会在市场竞争中陷入被动。”在汽车业资深分析师张志勇看来,“价格倒挂”虽然让不少经销商失去销售利润,但在如今汽车消费刚需减弱、库存居高不下的严峻形势下,这样的无奈之举最起码还能维系生存,以待今后市场回暖后再发力。
预期过高产销体系不合理
  不过从长远来看,“价格倒挂”显然对厂商、经销商乃至整个汽车行业而言并无益处。如何找出高库存的成因、提早对高库存进行预防,才是当务之急。“近期市场出现严重的压库现象,主要原因是由厂商过高的预期造成的。”汽车业资深分析师贾新光表示,与去年车市“前低后高”的走势相反,今年车市开年就异常火爆,这就让不少汽车企业盲目做出了年后车市会“持续升高”的判断。
  “市场需求就那么多,很多消费者都对买车持观望态度。”张志勇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再制定过高的市场预期,只能让流通环节的库存压力增大,经销商出现资金链断裂也不足为奇。
  对此,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秘书长肖政三更是直接指出,造成车企盲目乐观并最终导致高库存的根本原因,就是产销体系的不合理。“生产厂家按照计划生产,但产销目标并不由消费者决定,这就使其将产出一味压给经销商,直接导致近七成经销商面临亏损。”肖政三表示,正是由于当前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对生产厂商强势地位的限制不够,才导致经销商在产销体系中处于一个相对弱势的地位。而目前《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已接近完成重新修订,新办法或将改变产销双方过于悬殊的不对等地位,高库存、价格倒挂的问题也将有机会得到改善。
年末清库切勿盲目乐观
  距离新版《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的实施毕竟还有一段时间,眼下年末将至,经销商们最关心的还是这最后一个月究竟能否减轻库存压力。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调查”结果,经销商认为12月总需求量“增长”的比例,已经由11月的41.8%增至62.1%,而认为经营“好”的比例也达到26.3%,基本与上月持平。“12月市场需求有所增加肯定是毋庸置疑的,但从目前来看,增加的幅度能否消化厂商年终冲量制定的目标、从而减轻目前的库存压力,还是个未知数。”贾新光表示,虽然广州车展发布的新车陆续上市,会带动不少消费,“价格倒挂”带来的超低价也能刺激市场,但经销商千万不能过于乐观,根据市场变化合理调控库存量,才是上上之策。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3 版:汽车·选择】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价格倒挂挡不住 库存高升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