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欲了解更多保险相关知识,请关注中国保监会在微信设立的公共平台“保监微课堂”。关注方式:
方式1.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保监微课堂”。
方式2.在微信中查找公众号“保监微课堂”并关注。
近日,有不少媒体报道一些不良销售人员借口保单“升级”忽悠消费者,其骗局“新颖”,导致很多警惕性较高的消费者都被“忽悠“,给消费者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损失和风险。本期,晓保就来揭露骗局,并邀请专家进行解读,提醒广大消费者擦亮眼睛,谨防上当受骗。
骗局还原
骗子的行骗过程大致分这样四个步骤:
第一步:通过电话“好心”通知消费者:“您之前买的某某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不合适,会有经济损失,我们能帮您想办法退掉,减少您的损失”;
第二步:在消费者对这位“好心人”心存感激的时候,“好心人”会进一步“支招”:“我们这边是专业的P2P公司,可以帮忙将您的资金购买P2P产品,给您带来丰厚回报”;
第三步:在“好心人”的引导下,消费者完成保单“退保”,并将资金转入所谓的“P2P”理财账户;
第四步:消费者的“P2P”理财账户资金被转移,甚至是用于非法用途。
专家解读
专家提醒,如果仔细了解相关保险知识就不难发现,此类骗局与其他经济类诈骗的基本手段如出一辙,并没有什么“高科技”含量:
1.抓住了部分保险消费者对个别保险销售人员“信心不足”的心理,编造出“保险骗人”借口,充当“好心人”帮忙退保;
2.以新兴的P2P理财产品为幌子,抓住大部分人对P2P公司和产品不了解的情况,鼓吹高收益,故意掩饰风险甚至是行骗本质,引诱消费者上当;
3.以老年人为行骗的主要对象,抓住老年人理财知识相对不足、风险防范意识不强的特点,对老年人施以“小礼品”、“赠品”等,将不少老年人忽悠进设计好的“陷阱”。
晓保提醒
1.保险理财产品是“靠谱的”。相比其他行业理财产品,保险理财产品多了一定的保险保障功能,凡是通过银行、保险公司等正规渠道购买的保险理财产品,保险公司均会严格按照保单合同履行相应承诺,大家尽可放心。
2.切莫因一时“贪念”而得不偿失。天上不可能掉馅饼,凡是有人“口头”向您承诺高收益时,一定要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
3.购买理财产品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各类金融企业推出的理财产品,都会通过银行、特定网站或专业理财顾问等正规渠道进行销售,提醒大家切勿随意相信所谓“好心人”的推荐。
4.请勿随意退保。一方面,在保险合同未到期情况下,中途退保保险公司是按客户保单“现金价值”退还保费,有可能出现保单“现金价值”低于“本金”的情况;另一方面,中途退保将导致保单失效,客户失去原有保险保障,万一出现保单规定风险,保险公司也无法提供相应赔付。
最后,晓保希望大家能在科学理财的同时,擦亮双眼,提高警惕,谨防不法分子借机行骗。 (晓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