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春耕正其时
作者:施乾元


    ■施乾元
  乙未从羊,属意美好。羊是六畜之一,《管子·牧民》说,藏于不竭之府者,养桑麻育六畜也。这里的不竭,按今天的话说,有可持续的意思。对于几千年处于农耕的中国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体制,能够产生的必然是食无求饱、居无求安的生存伦理,因而对于生活方式以至消费方式,总体而言,克勤克俭以致永续发展是为美德。
  经济水平的提升对于以上生活生存状态产生了颠覆性影响。有钱就任性,消费可以无度,物欲开始膨胀,享用务求奢侈。以汽车为例,不管富余的功率用不用得上,排量先要足够大才好;是不是真的需要翻山越岭不管,买车一定得是一辆SUV,最好带四驱。2014年中销量排行当中,SUV成为销售翘楚,对这一点而言,就是明证。
  这样的消费方式,与某些生产者的忽悠有关。车是用来代步的,本来够用就好,但在少数汽车生产商的宣传当中,车成了释放(放纵)自我的一个载体:击沙搏浪,翻山越岭,不是雨林穿越,就是冰雪漂移,似乎放眼中国,就没一条平整路可走。不是说这些汽车性能不先进没啥用,而是,多数私家车,最多也就是走亲访友上下班,平平坦坦的城市道路,生生让那些高端功能成了过度配置。
  这么说不是鼓励低消费甚至不消费。车该买还得买,要看你干什么用。比如,即便自驾远行,也用不着非得越野车才成。换个角度说,就算是辆越野车,对于不少人而言,不会用、也不舍得用。冰川戈壁,并不是加油打方向这么简单。而这辆车带来的,却是过高的油耗,是超量的二氧化碳排放。这与人类其他过度消费行为影响叠加,或直接或间接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恶化。而它对人的负面效应,日渐明显。
  如何改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遵循公平与适度原则的可持续消费,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
  早在1994年,联合国环境署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发布的 《可持续消费的政策因素》报告中,就提出了“提供服务以及相关产品以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使自然资源和有毒材料的使用量减少,使服务或产品的生命周期中所产生的废物和污染物最少,从而不危及后代的需求。”该报告指出,“可持续的消费并不是介于因贫困引起的消费不足和因富裕引起的过度消费之间的折中,而是一种新的消费模式,它适用于全球各国各种收入水平的人们。”
  上述内容,涉及到了中间需求与最终需求两种基本类型,也对应了中间产品消费与最终产品消费两种形态。从中间产品消费的角度讲,更多与企业社会责任相关联;而对于最终产品消费,则关涉绿色文明健康消费。但归而为一,其根本的诉求都是消费的可持续性。它的基本原则,至少包括了适度消费的原则与公平性两个要点:适度消费是针对人类对自然界的恶意、无度的消费欲而提出的;公平性原则则强调了代内(国家与地区之间)的消费公平与代际(一代人与下一代人)之间的消费公平。
  因此,对于一家汽车企业而言,少些哗众取宠的“公益”,多些关乎可持续消费的考量,应该是更好的企业社会责任的呈现;而对于消费者而言,绿色健康消费,也该是更合理的选择;甚至对于我们这样的媒体,对可持续消费予以更多关注,也是我们责任承担的重要体现。
  面对当今生态的压力,尽快走向可持续消费发展之路,是明智、是务实、也是必须。而其起点,或与即将到来的春耕一样,正当其时。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1 版:汽车·观察】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春耕正其时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