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规矩多 权益少 成本高 利润小
车商缘何对平行进口热情不高
作者:李永钧


    ■李永钧

  2月15日,上海自贸区平行进口汽车销售启动试运营。事实上,早在上海自贸区将开放平行进口车业务消息传出时,很多消费者就对进口车降价产生了期待,其中一些消费者甚至延迟购车计划。然而,就在消费者期盼平行进口车政策放开的同时,一些车商的热情却在下降,对平行进口汽车交易持观望态度,多数经销商“按兵不动”,正式加盟的经销商仅有17家,车商缘何对平行进口热情不高?
  首先,此前业界寄希望于上海自贸区能在政策上有所突破,不过从目前公布的规定来看,对现有的政策突破并不大。在上海自贸区的平行进口业务规定中,没有提及对于平行进口商的额外扶持政策,而是与传统进口车商一视同仁,设定的要求“几乎与传统进口车商一样”。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内,自贸区试点的窗口效应或有限。
  另外,加盟者除要满足乘用车燃料消耗限值等规定外,还需要承担汽车三包、汽车召回等相应责任。虽然在售后方面进口平行车车商理应为消费者提供规范化服务,但让汽车召回、汽车三包等责任全由车商独立承担,无疑将进一步增加平行进口商的运行成本,而这一成本最终将转移到车价上。平行进口车核心优势之一就是比传统中规车价格低,如果今后对平行进口车销售企业的要求等同于中规车商,将会削弱前者风险管控能力,加大运营成本;另一方面,目前传统进口车的降价已成常态,如果平行进口车的价格优势不明显,竞争力会大幅削弱。
  其次,要得到上海自贸区的平行进口车销售资格并不容易。据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发布的通知显示,只有符合“从事汽车销售业务5年以上,最近三年经营业绩连续盈利,上一财年汽车销售额超过4亿人民币,在自贸区内注册具有汽车经销资质的全资子公司或控股公司作为平行进口车经销商”等条件的企业才可申请开展平行进口汽车试点业务。由于上海自贸区对平行进口车商“门槛过高”,达到这一要求的车商并不多,尝试来做的就更少。
  再次,虽然在硬件等方面,一些经销商集团能够达到上海自贸区的试点条件,但在责任要求方面,规定似乎将平行进口车商提升到与宝马(中国)、奔驰(中国)等贸易公司平级的地位,但无论从体量还是资金实力来看,设定同等要求都有些不合理。条款推高了经销商的经营风险,加大企业运营成本。如果失去了价格和成本优势,平行进口车还有什么优势可言?因此,包括广汇汽车、永达汽车在内的很多经销商集团目前对于申请平行进口车试点普遍存在着观望心理。“如果要进驻,我们需要对风险、盈利等多方面做出进一步预判,不过现在相关管理细则还不是很清晰。”广汇汽车相关人士曾这样表示。
  在上海自贸区试点平行进口汽车贸易,反映出国家在寻求打破汽车流通垄断。坦白地说,开放平行进口会对进口车市场总体价格产生影响,但相当有限,原因很简单:平行进口车的货源基本上是国外经销商的残渣剩饭,能有多大量?另外,目前上海自贸区平行进口车尚处于试验阶段,很多问题还待解决。特别对于汽车这种使用周期较长的产品而言,如何为平行进口汽车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将成为其能否快速发展的关键。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2 版:汽车·热线】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规矩多 权益少 成本高 利润小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