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童
过完春节,厦门市民张先生就遇上麻烦事。他想学车,但却总被驾校拒之门外——由于双手10个指头均没有指纹,驾考报名指纹录入的环节无法完成。跑了几家驾校,驾校人员都说这样学不了。为此,张先生只得打了当地媒体热线寻求帮助。(见2月28日《厦门日报》)
“指纹去哪儿了”,这无疑是个低概率事件。此前有媒体报道称,无指纹属显性遗传症状,遗传疾病上非常罕见,或为基因突变所致。
那么,“无指纹难学车”到底有没有解决办法?通过媒体的采访咨询,答案显然是 “不成问题”。以厦门为例,该市运管处就表示,报名者让驾校把有关情况上报,经核实后,可以使用IC卡刷卡代替指纹刷卡;而考试方面,交警部门也建议当事人可携带相关材料到车管所申请,作为特殊个案灵活处理。换言之,循着这样的操作先例,无指纹居民对于办身份证、办护照等的担忧,其实也能找到化解之法的。
一边是有关部门允许灵活处理为民解忧,一边却是很多驾校遭遇特例谢绝报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厦门,也因十指无指纹,去年一位姓周的女士由于报考驾校屡屡碰壁,最后同样选择了求助媒体才如愿以偿。走笔至此,自然引人腹诽:既然过去已经处理过这种特殊情况,作为主管驾考的有关部门,何以没有闻风而“思”、早做预案,提前向各家驾校告之接收无指纹学员的相关程序和要求?
群众利益无小事。“无指纹难学车”究竟是有关部门的缺乏预见、规则不清,还是某些驾校的贪图省事、假装糊涂?只要认真对待,这一疑问要说并不难解。而除了无指纹者的“驾考有路”,笔者还检索到,公安部门给市民办理身份证时,如果相关设备确实无法采集到市民任何指纹的,可以进行备注说明,并不影响申领二代身份证。
比起办身份证,“无指纹难学车”为何更易出现求助媒体的现象?依笔者之见,前述方面由于是相关部门的“直管”“直办”,一些“肠梗阻”问题往往当即就可妥善处理;但对后者来说,因为增加了驾校这个中间环节,或是业务不精,或为拈轻怕重,自然容易变得不知所措乃至推三阻四。由此而论,笔者很是希望,有关部门在明确传达了具体规定后,以后若再爆出“无指纹难学车”的新闻,理应对涉事驾校一查到底,并予以管理考核上的问责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