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门槛调整:插电混动增速放缓
作者:张鹏


    ■本报记者 张鹏

  时下,插电式混合动力(以下简称“插电混动”)已逐渐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一支主力,近期更有比亚迪秦、上汽荣威550混动、华晨宝马530Le等混动车型持续热销。
  然而,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在上月与纯电动汽车的销量比拼中,一直稍占上风的插电混合销量仅为纯电的50%,环比增长也只有50%,增速明显放缓。
  实际上,插电混动早在推广过程中就受到市场阻力。以北京为例,自去年年初公布新能源汽车管理办法以来,插电混动就一直被拒之门外。
  无独有偶,年初,在插电混动热销的上海,对新能源车上牌政策进行了调整,规定今后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必须在小区、单位或附近位置有停车位,在提供第三方出具的充电桩安装证明后,方可办理免费牌照。
  与北京、上海相同,开年以来,不少城市也针对插电混动的市场准入,做出了相应改动。究其原因,消费者买插电混动一直被“只用油不用电”、“空套牌照”的质疑声。一项调查就显示,上海购买插电混动的市民家里,绝大多数没有充电桩,且车主都在以传统汽油车的模式上路行驶。这就让人难免对其购车意图产生怀疑,究竟是要环保,还是要贪图政策红利?
  不过,针对种种指责,不少消费者也是有苦难言:“没有充电桩,如何充电?”、“不能充电,难道将车辆闲置?”
  的确,尽管各方努力,充电设施在不断建设和完善,但这与巨大的市场需求相比,仍显不足。
  “不少持币待购者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只能选择放弃。”汽车业资深分析师贾新光表示。
  此前,国家出台的新能源汽车政策中,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列入新能源汽车范畴,看似和纯电动汽车一样给予支持和补贴的政策。但其中的差别化方案,也引来不少业内人士的质疑。
  不少业内专家指出,对纯电动汽车来说,政府补贴十几万甚至二十几万元都是很正常的事,但对插电混动汽车的补贴,却仅为几千元。这样的反差,让二个同级别车型在最终成交价上,相差几万甚至十几万元。
  贾新光认为,消费者的购车习惯一直是“先选车型再看油耗”,虽然消费者在选购车辆时会考虑油耗,但油耗最终却左右不了消费者的购车意愿,价格才是起决定作用的关键。插电混动的推广,也是如此。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1 版:汽车·观察】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门槛调整:插电混动增速放缓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