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一照三号”简化手续 信息公示促进自律
商事制度改革激荡赣鄱大地
作者:朱海
图片


    ◆5月1日上线的南昌市企业监管警示系统方便民众查询企业信息。

■本报记者 朱海 文/摄

  自2014年3月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以来,江西省各级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改革春风吹遍了赣鄱大地,全社会投资热情高涨,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发展,创业创新信念深入人心,有力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降低门槛促发展

  江西省工商局企业注册局局长旷虚庚告诉记者,江西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是由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入手的,经过一步步推进,目前已深化为商事制度改革。
  旷虚庚介绍说,降低准入门槛、简化住所登记手续,是江西开展商事制度改革的第一步。前者将公司注册资本由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取消了公司设立的最低注册资本、首次出资比例、出资方式、出资期限等限制,简化了登记事项和登记文件;后者通过简化住所证明文件、探索“一照多址”“一址多照”“住改商”等方式,有效破解了制约投资创业的经营场所资源瓶颈,降低了投资者的成本。
  南昌市私营业主谈先生经营企业十几年,旗下有多家公司,没少和工商注册部门打交道,他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以前,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繁多,多部门层层把关,结果审批慢、准入难。”2014年10月,他想成立一家新公司,按以往的经验,没有两三个月是办不好手续的。没想到商事制度改革开始后,由“先证后照”改成了“先照后证”。也就是说,企业先取得营业执照即可从事一般生产经营活动,如果要从事需要取得许可的生产经营活动,可以在取得营业执照后再向相关主管部门申请。如此一来,他只花了短短一周就办好了营业执照,节省了大量时间成本。“先照后证”改革让谈先生尝到了甜头,2015年3月13日,南城县企业主黄先生则领到了江西省首张“一照三号”营业执照。
  旷虚庚告诉记者,探索实施将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的登记制度,是国务院确定的改革任务,江西省政府高度重视,选择南昌市和6个省直管县(市)为先行试点单位,成立了由江西省工商局牵头的改革工作协调小组,在不改变工商、质监、国税、地税部门的审批职能、不改变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职能及“三证”原有编码规则的基础上,向企业颁发同时加载工商注册号、组织机构代码、税务登记号的营业执照。截至今年4月21日,全省已累计发放“一照三号”营业执照317份,企业办事时限由原来的15个工作日缩短至现在的5个工作日以内。

强化监管促自律

  企业注册条件和程序放宽了,带来了企业注册数量的“井喷”式增长。大量的新办企业一方面激发了市场活力,但另一方面,新增企业良莠不齐,给市场环境带来了新的隐患,给市场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
  江西省工商局外商投资企业注册监督管理局局长涂世宁介绍说,将企业年度检验制度改为年度报告制度,是商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按照《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要求,江西省工商局建立健全了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通过整合登记注册信息,关联行政审批信息和相关部门执法监管信息等资源,实现部门间共享,向公众开放,实现更广泛的监督。今年5月1日,“南昌市企业监管警示系统”正式上线运行。任何人在登录进入该系统后,都可以查看南昌市任意一家企业、个体工商户的基本信息、年报信息、违法记录、荣誉信息、财产抵押、投诉记录、法院判决等相关信息,这是国内率先建立的以大数据融合方式加强企业事中事后监管的新模式。
  与此同时,江西省企业公示信息抽查和经营异常名录管理工作全面展开。2015年1月,江西省工商局随机摇号抽取了4836家企业作为检查对象,全省各基层工商机关通过书面检查、实地核查、网络监测等方式,对企业公示的即时信息情况进行了检查。结果显示,正常申报的占55.19%,通过登记住所无法联系的占24.15%,未按规定公示其他应当公示信息的占20.24%,有4户企业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16户企业在核查过程中不予配合情节严重。
  涂世宁还介绍说,对于违背市场竞争准则和诚实信用原则,存在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制假售假、未履行信息公示义务等违法行为,被工商部门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严重违法企业名单,并在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公示的市场主体及该主体法定代表人,或对其他严重违法行为负有责任的相关人员,江西省正在加快构建科学高效的事中事后监管模式,完善部门联动响应机制。各相关部门将加强协作,落实对失信企业或责任人的联合惩戒,在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出让、授予荣誉称号等工作中予以限制或者禁入,在经营、融资授信、进出口、获得荣誉、安全生产许可、从业任职资格、资质审核、政府资金支持等方面予以限制或禁止,实现“一处受罚,处处受限”的严管目标,增加企业及相关责任人的失信成本,强化信用约束。

春风化雨结硕果

  江西工商部门的无私付出,如同春风化雨般激发了社会各界的投资热情,江西省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发展,创业创新信念深入人心,赣鄱大地硕果累累。旷虚庚自豪地向记者讲述了一个个变化。
  市场主体总数超过203万户,注册资本总额达2.36万亿元。截至2015年2月底,全省各类市场主体数量达203.43万户,同比增长15.25%;注册资本总额23565.96亿元,同比增长33.94%。
  群众创业热情空前高涨,市场主体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一年来,全省新增市场主体31.36万户,平均每个工作日新登记1254户,同比增长19.9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66个百分点;新增注册资本4738.56亿元,同比增长94.8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61个百分点。
  初创企业行业分布进一步优化。一年来,新登记企业注册资本前3位的行业依次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同比分别增长107.58%、127.92%和64.22%。同时,由于商事制度改革极大地降低了公司制企业的门槛,使得设立公司成为投资者更加青睐的创业选择。截至2月底,全省公司制企业达32.21万户,占企业总量的76.52%,同比提高了2.84个百分点;公司制企业注册资本总额18975.15亿元,占企业注册资本总额的88.88%,同比提高了4.64个百分点。
  以私营企业为主体的小微企业大量涌现,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一年来,新登记私营企业7.99万户,同比增长63.89%,占新登记企业的94.73%;新登记私营企业注册资本3221.96亿元,同比增长154.47%,占新登记企业注册资本总额的78.20%。新登记私营企业为社会创造了88.59万个新的就业岗位,占全省城镇新增就业和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总数的80%,成为了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动力。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要闻·综合】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商事制度改革激荡赣鄱大地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