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燕制图
■本报记者 聂国春
在各大分期平台的宣传下,“用明天的钱做今天的事”,超前消费被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所接受。不过,记者调查发现,在享受分期消费带来的便捷之时,不少大学生也饱尝了消费分期贷款带来的苦果。
分期容易还款难
阿德是一名大四学生。去年10月15日,他通过分期付款花2000元买了一部总价6000元的iphone6手机。不过,一个月后阿德玩起了失踪。11月19日,手机销售商拨打阿德父亲的电话称,拖欠手机款要承担违约金,按每天60元计算,一个月要多交1800元。手机销售商称,他们只是把这笔欠款告知家长,并没有强制要求家长还债,可如果家长不代子还债,而阿德又一直无法联系,那么他们将采取法律手段追偿损失。
在联系儿子无果后,担心违约金难于偿还,阿德父亲最终不得不以5200元的原机价格付清欠款,而对方不再收取服务费和违约金。
像阿德这样超前消费却遭遇还款难题的大学生不在少数。根据芝麻信用公布其对用户信用定期评估的最新发现:沉溺游戏和过度超前消费的大学生信用分相对较低,信贷表现中的违约率较高。
除了还款难,部分大学生还遭遇分期信贷退款难。大学生小陈在某分期平台购买了部尼康单反相机,算上利息在8000元左右。拿到相机后她来到尼康售后专卖店验货,被告知是水货。随后,小陈来到分期平台退款,但遭到拒绝。多次交涉无果后,小陈向工商部门投诉。工商人员介入后,分期平台同意退货,但表示需要消费者承担贷款的违约款,才能办理退货手续。
隐形成本有“三高”
登录分期平台不难发现,许多平台首页的醒目位置都可看见“零首付、免担保、免利息”等字眼。业内人士提醒,一些平台弱化了高利息、高违约金、高服务费等分期费用,大学生消费贷款的门槛并不像表面那么低。
以iPhone6plus16g金色版为例。记者比较各平台利率发现,不同平台的利率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最高为捷分期,5988元的手机售价,分12期付款的话,消费者要掏8141元,利率为35.96%;最低为快乐分享,分12期仅比原机多花400多元,利率为7.74%。相比而言,大众熟知的电商分期“京东白条”和阿里“花呗”的利率稍低,分别为12%和8.8%。
与高利率相对应的是高违约金。根据融360的调查,在明确逾期费率的大学生分期平台中,逾期后每日费率在1%的平台占比最多,为55.56%;逾期后每日费率最高的是3%,占比为5.56%;逾期后每日费率最低的是0.05%,占比为22.22%;最高逾期费率与最低逾期费率相差60倍。
在服务费方面,除了每期收取利息之外,有的平台还加收其他费用,如金豆分期收取的账户管理费、平台服务费以及预收咨询费,每笔最高可达700元。
值得一提的是,各分期平台一般都是按照等额本息收取利息,而随着每月还款,借贷本金是逐渐减少的,这实际是相当于提高了利率。而且,各分期业务即便提前还款,费用照收。
另外,低门槛并非真低,平台所称的“身份证和学生证就可贷款”背后,存在诸多隐性担保:平台在审核过程中,通过要求申请分期的大学生提供的电话地址、家庭住址、父母联系电话、辅导员联系方式等信息,以电话或者一对一实地审核等方式确认大学生身份及还款能力,如果大学生不能按期还款,平台会找到其父母为其买单。
信息不透明待监管
那么,对于这些“三高”隐形成本,各分期平台是否公布并让分期的大学生知晓呢?融360调查了30家大学生分期信贷平台,发现37%的平台有较为明确的费率,63%平台的费率不太明确。
具体表现为:在利息方面,有的平台只是针对特定产品给出每期月还款金额,并不直观的公布其相关收费标准;在逾期费用方面,也只是说明会产生一定逾期费用,但并没有给出明确数值;在服务费方面,除了每期收取利息之外,有的平台还加收其他费用。
“不顾成本极速扩张的校园分期购物平台无疑刺激了学生的消费欲望,平台客户借贷信息不透明,导致缺乏自控能力的大学生在不同平台多次贷款分期的风险加大。这其中蕴含了巨大的坏账风险,可能重蹈当年大学生信用卡市场的覆辙。”融360分析师说,为了规范发展,分期平台应纳入到政府部门监管当中,提示风险,共享信息,增加信息透明度。
专家提醒说,大学生在办分期贷款前,要仔细对比各家平台产品信息,以及所有附加费用,在签订合同之前,要看清利率和违约条款以及提前还款条约。在考虑分期期数时,要注意比较不同期限的分期费率差额,期数越多费用越高;多期限的分期,虽然每月还款金额低,但是总费率较高,大学生应该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