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在SUV市场风生水起,但在轿车领域却疲态尽显,同比下降两三成的单月表现,十分常见——
图:近年来,自主品牌押宝SUV确实收到奇效。
■本报记者 张鹏/文 郝军/摄
2015年,凭借SUV的持续热销,自主品牌逐渐收复失地。乘联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自主品牌销量增长11.71%,不仅超过平均增速,市场份额也重回40%。而在1-10月SUV销量排名中,自主品牌更是大获全胜,销量前十独占七席,哈弗H6、长安CS75、比亚迪S7、东风风神AX7等车型甚至成为消费者眼中的明星车型。
然而就在SUV市场风生水起的同时,自主品牌在轿车领域却疲态尽显。排名难觅踪影不说,同比下降两三成的单月表现,十分常见。偏科严重,正逐渐成为自主品牌竞逐市场的真实写照。
押宝SUV收奇效
有业内人士认为,自主品牌之所以集中发力SUV,很大程度上是受市场驱使,“不得已而为之”。因为自2012年,别克昂科拉以“年轻,就去SUV”的口号率先引爆国内,SUV广受年轻人追捧。也正是在汽车消费群体年轻化的带动下,跨国品牌很快就将SUV视为新兴“蓝海”。而对于正处谷底的自主品牌,轿车市场节节失守,早已令几年前的意气风发荡然无存,月销量跌至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低水平,市场份额也创新低。此时SUV市场的火热,无疑给尚处黑暗无力翻身的自主品牌带来一丝转机,轿车市场既然难以迎敌,开辟新战场或许能现生机。
事实证明,自主品牌押宝SUV确实收到奇效。长安、长城、比亚迪、奇瑞等品牌推出的SUV,立即引发了销售热潮。当时的哈弗H5、奇瑞瑞虎,月销超过1万辆,坐稳月销、年销榜前五,仅次于如日中天的途观和CR-V。而后,随着吉利、江淮、长安等品牌不断加入,自主品牌逐渐依靠高性价比优势,牢牢掌控住SUV市场。以江淮为例,今年前7个月共33万辆的销量中,SUV达到12.6万辆,占比接近40%。长安两款SUV车型CS35和CS75的销量,也占据总量的44%左右,奇瑞SUV车型占比更是高达到47%。
此消彼长间,自主品牌对轿车市场的投入也开始减少,多数企业除SUV外的其余细分市场,同比均呈现负增长。
SUV发展步入瓶颈
“SUV毕竟只是庞大车市中的一个小众市场,一段时间内的销量火热并不能确保其成为整个市场的主导产品。”汽车业资深分析人士张志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曾表示,虽然SUV是自主品牌摆脱低谷、扭亏为盈的利器,但从市场整体趋势来看,轿车领域的颓势,将成为自主品牌发展的最大桎梏。轿车市场何时收复失地,才是决定自主品牌能否真正翻身的关键。
然而,今年国内SUV的发展已开始进入瓶颈期。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从今年起,SUV市场的整体增速开始放缓,单月增速从年初的51%逐渐下降至7月的34%。为了避免与合资品牌进行正面竞争,自主品牌更多将目标锁定在15万元以下的SUV市场。而随着昂科拉、途胜等合资品牌价格的集体下探,以及日系为首的小型SUV挤压,本就利薄的自主品牌受到了更大冲击。
细分市场问题多多
与此同时,虽然自主品牌在SUV细分市场的表现不错,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车型换代慢就是一个广受诟病的问题。比如奠定长城SUV基础的哈弗H5,即便到现在尚未迎来一次真正的换代,此前推出的蓝标经典版不过是在原有基础上小打小闹。而这一点也与若干年前的轿车市场十分相似,自主品牌都把精力放在推新上,却忽略了对经典车型品质的传承。结果很明显,新车一旦受阻,经典车型换代再跟不上,又没有合资品牌长久积累的口碑,销售自然一落千丈。此外,不少自主品牌SUV车型外观模仿痕迹较重,比如前脸酷似路虎的长安CS75、模仿现代ix35的江淮瑞风S3、“山寨版途锐”众泰T600等,时常遭到质疑。虽说现在国外车型也在模仿,但若一味模仿无创新,很难赢得真正的口碑。
“油耗”更是成为制约自主品牌SUV发展的重要因素。“2014年度中国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情况”显示,自主品牌SUV在未完成目标的27家企业中占了大多数。同时,SUV的安全性也开始受到人们质疑,根据NHTSA的一项统计,重心本就偏高的SUV,在美国的翻车概率几乎是轿车的9倍。
对此,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开始提醒自主品牌不要过分热衷SUV。广汽乘用车总经理吴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认为,现在SUV对于自主品牌来说确实形势大好,但经验表明,一旦合资品牌反扑,自主品牌也不是没有溃不成军的可能。吉利汽车公关总监杨学良也曾公开表示,自主品牌想在强手如林的汽车市场站稳脚跟,轿车阵地绝不能丢。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董扬更是在多个场合提到,对于一个理性市场来说,单纯一个细分市场,不可能永远保持高速度增长。在董扬看来,即便是国外成熟市场,SUV市场的规模也未超过轿车,自主品牌如若继续指望SUV单腿走路,之前经历的寒冬也许还会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