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郑铁峰
电子商务发展迅速,跨境网络交易已成为当前不可或缺的消费新模式。但是,许多消费者也遭遇到了跨境网络交易退货难、维权难问题。
周先生于2015年10月在某跨境网络交易平台购买了一把飞利浦电动剃须刀,收到货物后,感觉质量有问题,功率太低,要求退货,并承诺没有使用过。但商家客服答复称:“在未拆封不影响二次销售的前提下,我们支持七天无理由退货。根据您目前的情况,已经拆封无法进行退货处理。”“没有拆封,我又怎么知道东西的好坏?”周先生很无奈。
2015年9月,杜先生在某跨境网络交易平台购买了一罐奶粉,食用过程中,发现奶粉内有棉絮状异物,遂与对方交涉。但商家称:“该罐奶粉已经打开,并食用了一半,现在已无法证实其问题出自厂家。”
数据分析显示,跨境网络交易纠纷主要集中在发货不及时、正品中掺假货、遇到质量问题被推诿等方面。
因语言、法律、司法管辖等原因,跨境网络交易维权成本较高是不争的事实。浙江省宁波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秘书长侯友杰介绍说:“一是电子证据较易被篡改且时效性短,可能导致取证困难;二是所购商品产自境外,其质量鉴定、计量标准等缺乏统一标准,且商家均使用网络平台账号甚至交际软件账号等与消费者进行交流,真实身份不明确,可能导致侵权责任难以确定;三是跨境网络交易可能会涉及多个国家或地区,因语言、法院管辖权等原因,会进一步加大消费者维权成本。”
宁波市消保委提醒消费者,跨境网络交易要谨慎,下单前要做好以下准备:
一是对自己选购商品作全面了解,包括商品的名称、种类、型号、包装、价格差异以及基本的真假鉴别常识等,防止在质量或价格上被忽悠。
二是尽量选择线上有正规平台且信誉好的电商。要特别小心一些没有线上平台却打着跨境幌子的“体验店”。
三是注意自己所购物品是否被允许入境。具体可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携带、邮寄进境的动植物及其产品名录》,不要盲目下单,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四是注意选择正确的维权方式。电话联系客服最便捷,但国际长途话费不便宜,适合英语口语能力很强的消费者;电脑联系在线客服,需要有较强的英语读写能力,也可找人帮忙;发邮件效率较低,需要来回沟通很多次,但是邮件沟通也有好处,便于保存相关证据,更有说服力。如果反复沟通维权无果,可以向有关部门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