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立夏时节重“养心”
作者:张鹏


    ■本报记者 张鹏
  每年农历四月初一前后,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农历的立夏节气。“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逸周书·时讯解》云:“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即说这一节气中首先可听到蝼蛄在田间的鸣叫声,接着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此段文字生动地描了立夏节气的物候景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也有记载,云:“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即“大”的意思,是说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
  立夏是进入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谷雨之后立夏之前,日照时间开始增加,气温开始升高,雨水也多了,空气的湿度逐渐加大。中医讲天人合一,所以这时候应特别注意结合人体和气侯的变化,做出一些养生方面的调整。中医认为,从立夏开始阳气上升,天气逐渐升温,如果此时人们还多吃油腻,或是易上火的食物,就会造成身体内、外皆热,出现上火的痤疮、口腔溃疡、便秘等病症。此时,人体肝脏处于旺盛状态,要尽量避免补肝过度,调养应以养肝柔肝为主。中医还认为,立夏节气的另一个饮食原则是“春夏养阳”,而养阳重在“养心”。因为夏季与心气相通,而立夏后有利于人体心脏的生理活动,所以人们在春夏之交要顺应天气的变化,重点关注心脏,学会“养心”。此外,初夏人体的消化功能也正处于相对旺盛时期,适当食用一些具有健脾功能的食物,可以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为盛夏时节的健康打好基础。
  初夏时节,人们的新陈代谢加快,心脑血液供给不足,常使人烦躁不安,倦怠懒散。因此从初夏开始,人们应更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进入立夏后,昼长夜短更明显,此时要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睡眠方面也应相对“晚睡”、“早起”,以接受天地的清明之气,但仍应注意睡好“子午觉”,尤其要适当午睡,以保证饱满的精神状态以及充足的体力。此时还要讲究运动方式。随着气温升高,人们容易出汗,“汗”为心之液,立夏时节要注意不可过度出汗,运动后要适当饮温水,补充体液。另外运动不要过于剧烈,可选择相对平和的运动,如散步、慢跑等。
  另外,专家提醒,立夏时节虽说夏季到来天气逐渐炎热,但此时早晚仍比较凉,日夜温差较大,早晚要适当添衣。立夏养生还应重视的就是“静养”。立夏后人们易感到烦躁不安,因此立夏养生要做到戒怒戒躁,切忌大喜大怒,要保持精神安静,情志开怀,心情舒畅。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9 版:食药】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立夏时节重“养心”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