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机械式智能手表甚至可以追溯到1941年。
1982年,多家手表厂商都推出了可以存储信息的原型手表。1983年,精工推出首款量产的资料库手表——D409系列。D409推出同时,精工还发布了Data2000,可通过外置键盘将笔记输入到手表中。次年,精工又推出了UC-2000,也可选配键盘/打印机电脑单元,以便将手表作为显示器。
1985年,爱普生推出了可能是全球首款独立的计算机手表——基于ZilogZ80的RC-20,可以通过ROM配件向RC-20中加载不同的程序。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款手表已经可以运行应用。
天美时DataLink150是首款支持电脑与手表间无线数据传输的资料库手表,可直接将PC中的日程安排和闹铃时间通过光学传感器传输到手表中。
1998年,精工在日本推出了Ruputer腕式电脑,16位3.6MHzCPU、128KBRAM和2MB存储空间,可加载任何针对该平台编写的程序。
IBM在2000年极大地推进了智能手表的研究,该公司当时推出的LinuxWatch是首款运行Linux操作系统的智能手表,搭载8MBRAM和8MB闪存。次年,IBM与西铁城合作推出了WatchPad1.5原型产品,也搭载Linux系统,但采用74MHzARMCPU。
时尚手表制造商Fossil也于2002年进军智能手表市场,并推出了FX2001WristPDA。其主要作为PalmOSPDA产品的附属品,可通过红外线传输日程信息,但无法运行用户自主加载的应用。
天美时2003年大幅升级了DataLink系列产品,允许用户向IronmanDataLinkUSB手表中加载不同的应用,或称之为WristApp。
2000年代初,微软通过智能个人物体技术(SPOT)涉足了智能手表行业,首款设备是能通过MSNDirect订阅服务接收无线新闻和天气信息的智能手表,可通过某些大城市的FM无线电频段传输信息。
就在第一代WristPDA发布的同一年(2002年),Fossil发布了一款更复杂的腕式电脑,可运行PalmOS操作系统。它可以运行所有Palm应用,非常灵活。但生产问题导致实际的发布时间推迟到2005年初,而这款FX2008手表获得的评价也不尽如人意。
Fossil开发的首款智能手表是作为PDA的配件使用,而西铁城的首款智能手表则通过蓝牙获取手机的各种数据。
奇怪的是,现代智能手表时代的开端并非某款智能手表的发布,而是2010年推出的第六代iPodNano。就在该产品上市后,iPod配件制造商GriffinTechnologies便发布了最新的Slap保护套,可以直接将Nano戴在手腕上。
2010年,索尼爱立信推出LiveView。这是一款OLED腕式显示器,可通过蓝牙显示Android智能手机中的内容。两年后,索尼对产品进行了调整,推出SmartWatch,但功能几乎完全一样。虽然均未获得成功,但却标志着大型电子厂商也开始着眼智能手表市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