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银行理财新规将出 收益或下降
作者:聂国春
图片


    ■本报记者 聂国春
  银监会最新版《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简称《征求意见稿》)近日已下发至银行。相较于2014年12月下发的征求意见稿,新规增加了对银行理财业务分类管理、禁止银行发行分级理财产品、银行投资非标资产只能走信托通道等内容。
  业内专家认为,银行理财监管的边界正在重塑,监管新规的本质意图是打破刚性兑付,避免银行因为给理财兜底而破产。新规一旦实施,将对普通投资者和银行都会产生一定影响。
最严理财新规将出
  从记者拿到的《征求意见稿》可以看出,这份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理财监管新规,进一步规范了理财产品的投资方向和标的选择。例如: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资于本行信贷资产及其受(收)益权、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资于本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资于除货币市场基金和债券型基金之外的证券投资基金、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资于境内上市公司公开或非公开发行或交易的股票及其受(收)益权、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资于非上市企业股权及其受(收)益权等。
  同时,新规设定了多项限制性举措,诸如“禁止发行分级产品”“禁止期限错配”“每只理财产品的总资产不得超过该理财产品净资产的140%”“商业银行不能托管本行发行的理财产品”等。在《征求意见稿》中,监管机构还拟对银行理财业务实行分类管理,分综合类理财和基础类理财两大类。
  某股份制银行北京分行一位理财经理向记者表示,早在两三个月前监管部门就针对理财业务的征求意见稿向银行进行了窗口指导,新规从整体上提升了监管层对于整体风险的把控能力。
  那么,新规将何时出台呢?银监会日前对外回应称,上述办法目前处于内部研究论证和征求意见阶段。在修订完善后仍会进一步广泛征求意见,之后将适时发布。
小银行业务或受限
  我国银行理财业务最早始于2004年。截至2015年底,银行理财总规模达到23万亿元,占银行业表内资产比例超过20%。2016年上半年银行理财规模仍在增长,目前约为24万亿元。
  尽管银行理财业务飞速增长,但业务监管仍沿用银监会2005年颁布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国泰君安银行团队此前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理财业务的规模失控、投向失控、杠杆失控,都可能加大金融体系脆弱性,或给整个金融体系带来较大风险,且不能被监管部门有效监测。
  显然,对业务规模的管控意在降低理财业务的系统性风险。新规为此提出了分类管理的要求,即将理财业务分为综合类理财和基础类理财两大类。其中,从事综合类理财业务的商业银行资本净额不低于50亿元。商业银行首次开展理财业务的,应当从事基础类理财业务。
  据了解,基础类理财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可以投资于银行存款、大额存单、国债、地方政府债券、中央银行票据、政府机构债券、金融债券、公司信用类债券、信贷资产支持证券、货币市场基金、债券型基金等资产,而综合性理财业务还可以开展权益类和非标类业务。
  根据招商证券金融团队估算,按照净资产超过50亿元的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才能投资权益类和非标资产,在全国2500家银行中,仅有250家左右银行有开展综合理财业务的资格。
  某券商银行业分析师表示,鉴于银行资本金或为划分资质的重要标准之一,很多小银行可能只能经营国债、票据理财等较为安全的理财产品,理财业务将受到很大限制。
理财产品收益或下降
  过去的两年,一些客户黏性相对较差的小型银行为了维持规模增速,频频发行高收益理财产品吸引投资者。
  普益标准研究员魏骥遥指出,此前这些小型银行一般是通过投向风险相对较高的非标和权益类资产来拉升收益率。但这些小银行并不具备很好的条件来控制此类产品的风险,因此新规本着严控风险的目标限制其开展综合理财业务也在情理之中。不过,这样做的另一影响就是,这些小银行的高收益产品将消失。
  事实上,不仅小银行,开展综合业务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也将下降。根据新规,银行理财产品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资于境内上市公司公开或非公开发行或交易的股票及其受(收)益权,不得用自有资金购买本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不得为理财产品投资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或权益类资产提供任何直接或间接、显性或隐性的担保或回购承诺。
  融360分析师马郢则指出,若新规正式实施后,目前普遍存在的依靠非标资产配置来拉高收益的现象减少,因此银行理财产品的整体收益率可能还得下降。
  不过,在理财产品不得投资上市公司股票方面,对于投资者也是区别对待的。新规明确:“面向具有相关投资经验,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私人银行客户、高资产净值客户和机构客户发行的理财产品除外。”这对私人银行、高净值客户理财来说是发展机遇。
理财回归资产管理本质
  记者了解到,现在的银行理财业务,通过与投资人约定,给其一个固定的收益率,剩下的收益都归银行,这被称为“超额留存”。但是,约定的收益率给后来的刚性兑付埋下了伏笔,使得理财业务偏离了资产管理业务。
  国泰君安的一份报告指出,由于银行获取了“超额留存”,因而有着拉大套利空间的动机。银行通过期限错配,为管理资金错配,但这又对资金池产生了需求,进一步偏离资产管理业务。资产管理业务中银行只能收取管理费,产品风险由投资人自行承担,不保证收益,当然也不应该有“资金池”。《征求意见稿》显然也在推动理财业务打破刚兑重回资管本质。根据新规,银行理财不得期限错配,理财产品必须托管在第三方,风险拨备不能用于刚兑,理财信息披露必须参考公募基金的方式,披露前十大资产名称、规模比例等信息。在魏骥遥看来,这些要求毫无疑问将推动银行理财向资管本质回归。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7 版:理财】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银行理财新规将出 收益或下降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