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防治糖尿病 管好嘴 迈开腿
作者:张鹏
图片


    ■本报记者 张鹏
  11月14日是“世界防治糖尿病日”。 在人们的印象中,糖尿病一直被称为“富贵病”“老人病”,但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或受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影响等,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发病年龄越来越呈年轻化。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估算,目前全球约8.3%的成年人患有糖尿病,到2035年,患者人数预计会上升至5.92亿。在2013年,糖尿病导致约510万人死亡,平均大约每6秒钟就有1人死于糖尿病。
中国“糖友”五千万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所引起。长期存在的高血糖会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北京市隆福医院内科主治医师章晓君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糖尿病是很容易诊断的,在空腹状态下血糖浓度高于7毫摩尔升,或餐后2小时血糖浓度高于11毫摩尔升,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同时,糖尿病也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已成为现代疾病中的第二杀手,其对人体的危害仅次于癌症,世卫组织已将其列为三大疑难病之一。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的糖尿病人已超过五千万,而且有上升的趋势,严重威胁到人们的健康。目前世界各国共有超过三亿人存在患上糖尿病的风险,对一些高发地区来说,糖尿病造成的经济损失甚至可能大于艾滋病。预计到2025年,75%的糖尿病患者将集中在发展中国家,不少人担心,城市化以及文化和社会的高速变革,可能是造成发展中国家糖尿病患者增加的重要因素。
可导致致命并发症
  虽然糖尿病患者逐年增加,但致病原因并不相同,其中,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是两个重要的病因。相关研究发现,临床上至少有60种以上的遗传综合征可伴有糖尿病。章晓君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糖尿病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和家族发病倾向,近半数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此外,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都是糖尿病最重要的环境因素。“这些环境因素使具有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容易发病。”
  章晓君告诉记者,总体来讲,在我国Ⅱ型糖尿病患者占到90%以上,Ⅰ型糖尿病和特殊类型糖尿病患者相对小众,而糖尿病对人体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并发症上。据章晓君介绍,人体内长期的高糖情况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将可能出现两类并发症:一是急性并发症,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威胁生命,如高渗性昏迷、酮症酸中毒;二是慢性并发症,主要体现为微血管病变和大血管病变,前者首先会带来眼睛问题,如白内障、青光眼,甚至是眼底病变出血造成失明,其次会引起神经病变,出现手脚麻木、疼痛、肾脏病变等,后者则是导致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病、心梗、脑梗等要命疾病的发生。“就目前的医疗水平来看,还不能让这些并发症发生逆转,只能是延缓进展并尽可能维持现状。”章晓君说。
超六成患者肥胖
  有调查显示,在糖尿病患者中65%的人超重或肥胖;大多数初期糖尿病患者体重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特别是40岁以上的糖尿病人,70%到80%都有病前肥胖史。反之,肥胖者的糖尿病发病率是非肥胖者的4倍,合并肥胖的糖尿病患者死亡率也比单发患者高出2.5倍。
  肥胖者为什么容易得糖尿病呢?章晓君告诉记者,根本原因在于肥胖者体内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病理状态,即“胰岛素抵抗”。“所谓胰岛素抵抗,就是细胞对胰岛素的作用产生了抵抗,使血液中的葡萄糖很难进入细胞内。为了克服胰岛素抵抗,胰腺会大量合成胰岛素来勉强把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而随着胰腺合成胰岛素的功能渐渐衰竭,胰岛素的生成渐渐不够把血糖降低到正常范围,于是就出现了显性糖尿病。所以,肥胖是很容易造成糖尿病的。”
适当运动管理血糖
  尽管糖尿病的发病是受遗传、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的,但是医学研究表明,单纯的生活方式干预至少可以使糖尿病患病几率减少一半,诸如控制体重、饮食均衡、加强运动等。“运动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使人体内的胰岛素或降糖药物更好地发挥作用。”章晓君告诉记者,在门诊中,医生会经常鼓励患者适当运动,这对患者的血糖管理是有积极作用的。“很多糖尿病人都有这样的体会,一旦进行了运动,这一天会觉得舒服,血糖也会下降。这是因为运动可以增强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全身组织比静息时更多地利用血糖,有助于提高人体自身控制血糖的能力。”章晓君指出,运动还可加速脂肪代谢,使高密度脂蛋白升高,有利于减轻体重,预防糖尿病的心脑血管并发症。“此外,运动能增强全身机体各器官尤其是心脑肝肾肺的免疫防病功能,抵御糖尿病对各器官的侵犯,还可使机体产生免疫球蛋白和多种抗体,提高机体应激适应能力,改善全身代谢。”章晓君说。
  章晓君还指出,研究还发现Ⅱ型糖尿病的发病与腹部肥胖有密切关系。因为腹部脂肪更容易将脂肪酸释放到血液中,而脂肪酸会阻碍胰岛素发挥作用,脂肪细胞也会分泌阻碍胰岛素发挥作用的激素,这便形成了“胰岛素抵抗”。而运动可以帮助肥胖者减少腹部脂肪并降低胰岛素抵抗。
●链接
世界防治糖尿病日
  糖尿病曾经像妖魔一样困扰着人们,因为那时它无药可治。
  1921年,加拿大糖尿病专家班亭把胰岛素用于一个糖尿病患儿身上并挽救了这个患儿的生命。胰岛素的发现和临床试验的成功给糖尿病患者带来了福音,班亭也获了1923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为了缅怀班亭的功绩,1991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糖尿病联盟决定把班亭的生日即11月14日定为“世界防治糖尿病日”。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9 版:食药】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防治糖尿病 管好嘴 迈开腿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