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鹏
北京市隆福医院内科主治医师章晓君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由于胰岛素分泌减少,或虽有足量但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使糖尿病患者血中葡萄糖(血糖)不能有效利用而堆积升高,形成高血糖。当血糖浓度较高时,人体会呈现出“三多一少”的状态,即尿得多、喝得多、吃得多,体重减的状态。
●尿得多 正常时,人体中的血糖随血流经肾脏被肾小球滤过进入肾小管,这些血糖又能被远端肾小管全部重新吸收回收到血流,因此尿中不含葡萄糖。当血糖超过180毫克分升时,过高浓度的葡萄糖则超过了肾小管重新吸收的能力,于是葡萄糖随尿排出,即出现尿糖。尿中排出的葡萄糖有利尿作用,因而排尿次数增多,尿量增加。
●喝得多 高血糖导致的多尿,使人体丢失水分过多,发生细胞内脱水,更加重高血糖,又使血浆渗透压进一步明显升高,刺激口渴中枢,导致口渴而多饮,多饮又进一步加重多尿。因此排尿越多,口渴越甚,可见糖尿病患者是多尿引起多饮。
●吃得多 糖尿病患者普遍食量较大,这是因为人体内的葡萄糖本由胰岛素经过复杂的作用产生能量,用以维持体内各种脏器的生理活动,及人体各种生活及生产活动的需要,而糖尿病人血糖虽高但不能利用,因而能量缺乏。为了补偿损失,维持人体活动,病人食量大增,然而进食虽多,因葡萄糖不能充分利用,反而使血糖更高,尿糖更高,反复形成不良循环。
●体重减 糖尿病人因血糖利用率不高而导致体内能量不足,于是机体改而用脂肪、蛋白质供能。由于原来储存的脂肪、蛋白质被动员作为能量来源来消耗,逐渐出现全身虚弱无力、劳动能力减退、精神萎靡不振,且严重多饮多尿,扰乱日常生活及睡眠规律,进一步加重症状。
章晓君指出,“三多一减”并非判断是否得了糖尿病的唯一标准,事实上,90%的糖尿病患者在早期是缺少这些症状的,而仅表现出疲劳、乏力,或出现视物模糊、伤口久治不愈等非典型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