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鹏
在我国,随着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普及和检测力度的加大,更多的艾滋病感染者被检测发现,但由于多年来的信息封闭和一些不恰当的宣传,导致了“歧艾”和“恐艾”等诸多社会问题,为此我们有必要厘清在艾滋病上的认识误区。
误区一:日常接触会感染艾滋病(HIV)病毒
艾滋病的传播只有三条途径,即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有证据表明,HIV病毒不会通过接触、眼泪、汗液或唾液传染。因此,以下途径不会感染HIV病毒:与HIV阳性患者呼吸同样的空气;在HIV阳性患者之后接触马桶或门把手;与HIV携带者拥抱、接吻或握手;与HIV携带者共用餐具;在健身馆共用健身器材。有专家表示,如果是夫妻,又没有保护措施,传染的概率还是很高的。如果是父母、子女,有生活接触,但又不是密切的生活接触,一般是不会传染的。
误区二:感染后一定会有症状
人一旦感染HIV病毒后,可能会有一个长时间的无症状感染期,这个时期可持续约2至10年,这期间没有任何不适症状,也就是说,艾滋病患者有很多免疫缺陷的症状,严重者可能会在一两年内死亡;而病毒携带者虽然已经被感染甚至可传染他人,但还没有发病时,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几年甚至几十年。
误区三:得了艾滋病很快会死
应该说艾滋病不经治疗死亡率是百分之百,但目前抗病毒治疗可以使绝大多数艾滋病患者不再死亡,但是并不能治愈。随着我国免费抗病毒治疗措施的推广,虽然患病人数在增加,但死亡人数却在下降,这说明抗病毒治疗大大降低了艾滋病的死亡率,延长了患者的生命。
误区四:母亲是艾滋病(HIV)阳性,孩子就一定是
如果母亲HIV阳性,传给孩子的概率是25%。母婴传播主要是围产期传播,孩子在通过产道时可能经摩擦、接触羊水和血液而传播,另外是通过母乳喂养传播。避免的方法是,第一不给孩子吃母乳,第二可以剖腹产,第三服抗病毒药,使母亲血液中病毒减少到最低,产道的病毒下降可由25%下降到2%。
误区五:蚊虫叮咬会传播艾滋病(HIV)
蚊子或其他吸血型昆虫的叮咬是不会传染HIV的,因为当蚊虫叮咬人体时,它们不会将之前叮咬的人或动物的血液注射到下一个对象体内。此外,HIV在昆虫体内只能存活很短的时间。相关研究也没有发现过蚊虫叮咬会传播HIV的证据,即使是在有很多蚊子和AIDS病例地区,也没有发现蚊子会传染艾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