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2017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年度论坛紧抓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根本性问题,围绕当下“供给侧改革”的大趋势,探讨新能源车产业发展的新方向——
打造核心竞争力时间真的不多了
作者:吴博峰
图片


    图:今年的年度论坛以“提升核心技术、创新引领发展”为主题。
■本报记者 吴博峰 文/摄
  “电动汽车开发不能唯‘续航里程论’,要科学合理规划。”1月14日,在北京举行的2017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年度论坛(以下简称 “年度论坛”)上,科技部部长万钢直言,续航里程确实是电动汽车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但是它的实现,并不是由简单增加车载电池数量能够解决的。
  类似的形势分析、思想沟通、谋划未来,在为期两天的年度论坛上成为了的“主旋律”。正因如此,即便在周末时间举办,仍吸引了众多汽车业界人士的关注,近千人的主会场,甚至出现了座无虚席的场景。
  今年年度论坛,以“提升核心技术、创新引领发展”为年度主题,通过主题峰会、圆桌会议、高层论坛、嘉宾专访等多场别开生面的专题会议,紧紧围绕“十三五”供给侧改革对新能源车产业发展的积极影响,使企业更加重视市场牵引,形成依靠技术突破建立竞争优势的产业发展环境。
补贴政策向产业化“迈进”
  “新能源汽车补贴很快就没有了,接下来怎么办?”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话音未落地,原本安静的会场上立即爆发出一阵阵笑声。
  众所周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各项叠加政策的推动下,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50.7万辆,连续两年产销量居世界第一;累计推广量已经超过了100万辆,占全球市场保有量的50%以上……
  从2014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元年开始计算,短短3年时间,国内新能源车整体市场取得的跨越式发展着实让人“眼红”。
  然而,风光成绩背后,补贴政策将新能源车“扶上马”再“送一程”的目的显而易见。
  记者梳理发现,仅在2016年,中央层面和地方分别发布35项和107项政策,涵盖宏观综合、财税政策、行业监管、基础设施以及推广应用方面对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进行引导。也就是说,平均2.5天就有一项支持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出台。
  实际上,如此高频率的扶持力度,可谓史无前例。
  遗憾的是,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光鲜亮丽的外表背后,有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就中国的新能源竞争力而言,动力电池核心技术缺乏、充电设施建设不足,以及产业秩序混乱、企业质量良莠不齐的问题仍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财政部经建司副司长宋秋玲在论坛上说道。
  面对着这样的市场环境,去年底公布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方案就是以通过调整完善补贴方式,改进资金拨付方式,提高生产企业及产品的准入门槛,建立健全监管体系等方式,形成进一步扶优扶强的财政补贴机制。
  据记者了解,新的补贴政策突出了补贴与技术先进性配比的原则。其中,表现之一就是强化了对动力电池的支持。
  宋秋玲坦言,希望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从政策拉动型向市场驱动型转变。目前,对于探索建立市场化的成效机制,业界已达成共识。
  而百人会学术委员会成员、科技部电动汽车重大项目监理专家组组长王秉刚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的补贴政策对于新能源汽车长远发展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他非常支持补贴退坡政策,“只有逐渐脱离补贴的环境,新能源汽车才可以真正长大”。
技术提升是拥有竞争力的关键
  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正面临挑战,国际巨头纷纷投入到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推广当中,给自主品牌带来巨大压力。
  与此同时,补贴逐步退坡,新能源汽车性价比还难以独立面对市场的检验。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表示,当财政补贴淡出之时,就是外资与合资品牌大举进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之日。目前国内企业间的竞争只是一场序幕,国际化竞争的到来才是真正的考验。自主企业必须意识到产销规模大并不等于竞争能力强。我们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重要的是技术基础薄弱、原始创新能力低、核心技术欠缺,这需要持之以恒的积累。
  事实上,上述建议对于现阶段国内新能源车而言至关重要。
  虽然近年新能源车增长迅速,但整体基数依然处于较低水平。况且去年的同比增幅,与前年动辄130%左右的同比增幅相比,下滑趋势也十分明显。
  除了众人皆知的补贴因素导致新能源车产业出现滑坡外,由于技术水平所限,导致消费者对于现阶段新能源车的使用感受难言满意。
  据《2016中国新能源乘用车消费者调研报告》显示,消费者普遍反映新能源汽车的五大“痛点”问题,包括电池续航里程、电池质量、车辆安全、充电、二手车等方面的疑问和担忧影响着新能车整体形象的建立。
  眼下,提高产业竞争力是必须竭尽全力突破的重点,提高竞争力的途径,不是等待企业的扶优扶强,而是由政府创造好的产业生态,使优胜者在竞争中脱颖而出。“2020年补贴退下来后,来自外资和跨国公司的竞争将使国内新能源车企业终将面临的挑战。我国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时间真的不是太多了。但是这个竞争是开放的、合作的,需要我国的零部件企业站在全球化的角度去发挥自身的竞争力。”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执行副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说道。
新能源汽车“风口”到来
  2016年,国内汽车市场在购置税优惠政策的影响下,告别此前一蹶不振的“微增长”时代,整体汽车产业回暖趋势明显。
  不过,鉴于明年优惠政策面临取消,未来几年国内车市持续向好动力不足,去年令人惊喜的市场表现很可能昙花一现。
  在这样的背景下,谁能扛起国内汽车市场的大旗,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现在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春天。经过三年的蓄势,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生了重大变化,牛市格局基本确定,按照去年10月份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提出的产销目标,中国汽车工业已经进入到了一个电动化转型的新时代,继本世纪初的‘黄金十年’之后,下一个风口即将到来。”北京汽车集团董事长徐和谊的表态,或许就可以从中找出问题的答案。
  纵观整体新能源车市场,占有率是关系到产品的关注度、品牌影响力的重要一环。百人会官方数据显示,2016年新能源车占年度汽车整体销量1.8%。
  对此,李书福在谈及未来产品规划时透露,吉利有一个“蓝色吉利行动”计划,“我们设想到2020年90%的车子都是新能源的,其中65%是插电和混动、35%是纯电动车型。”
  其实,在新能源车领域高歌猛进的,并非只有自主品牌。
  作为全球知名汽车品牌,大众汽车对于新能源同样持非常积极的态度。大众汽车集团董事、中国区总裁兼CEO海兹曼充满信心地表示,到2020年我们为中国消费者提供约40万辆新能源汽车;2025年为中国消费者提供150万辆新能源汽车,这是我们的目标。其中,包括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车型。大众集团已经准备好成为一个丰富的以客户为中心的纯电动汽车产业阵容,能够去覆盖所有的相关乘用车细分市场。
  由此可见,投放更多新能源汽车产品,几乎成为所有车企布局这一领域的必杀技。2017年,随着各大车企战略蓝图相继揭秘,对于未来,便是“撸起袖子加油干”。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汽车·趋势】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打造核心竞争力时间真的不多了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