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贾珺)近日,北京市工商局发布2016年《北京市消费者权益保护状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16年北京市工商局共抽检流通领域商品18类,公示不合格商品信息52次、共计797条,办结商品质量案件1103件,罚没款共计2111.4万元,有效保障了消费者合法权益。
《报告》从“创新政企合作模式、优化网络消费环境;强化行政监管力度、维护消费市场秩序;提高多元解决效率、保障公众合法权益;围绕重点消费问题、加强教育引导作用;推进部门协同合作、构建执法联动体系”5个方面总结了2016年北京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现状。《报告》指出,消费者权益保护是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础性工作,在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创新政企合作模式、优化网络消费环境方面,北京市工商局努力构建“行政+市场+技术”的新型治理模式。2016年8月,北京市工商局与12家大型电商平台企业签订《加强网络交易消费者权益保护框架协议》,指导企业建立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机构,提高主体监管、商品质量监管和消费维权的靶向性。截至2016年12月底,共完成签署框架协议平台经营主体数据的比对32007条次,交换线上线下抽检、商品检测数据4516条,交换投诉举报数据77144条。2016年7月,“全国网络交易平台监管服务系统(一期)”上线运行后,共开展两次全国范围专项行动,发现涉嫌违法网店2.2万家,其中认定违法网店逾8000家,依照地域管辖权,对存在严重违法行为的网店进行了立案查处。
在强化行政监管力度、维护消费市场秩序方面,2016年北京市工商局共抽检流通领域商品18类,公示不合格商品信息52次共计797条,办结商品质量案件1103件,罚没款共计2111.4万元。其中,抽检网络交易商品近665组,覆盖京东、天猫、亚马逊等主要网络交易平台。全年查办合同欺诈、格式条款等各类合同违法案件842件,罚没款208.92万元;全年监测广告455万条次,涉嫌违法广告2971条次,违法率0.07%;查办各类违法广告案件1402件,罚没款6704万元;办结商标侵权及假冒伪劣商品案件1819件,罚没款3352万元,捣毁制假售假窝点26个。
在提高多元解决效率、保障公众合法权益方面,2016年,北京市工商局12315综合信息采集服务平台通过电话、互联网、接访、传真等渠道接收各类信息54.93万件。其中,登记消费者投诉15.9万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5208.76万元。登记群众举报4.68万件,立案查处6255件,罚没金额合计1318.15万元。建立消费争议快速和解机制企业共3815家,自行和解消费纠纷22.8万件,涉及金额8148万余元;通过快速和解网络平台向企业分转并和解消费纠纷3.8万件,占12315平台接收投诉总量的近三成。
在围绕重点消费问题、加强教育引导作用方面,截至2016年底,北京市共建成市、区两级消费教育基地125个,开展消费教育活动1918次,其中面向消费者1277次、面向经营者641次,发放各类宣传材料共计47.5万余份。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共完成14个品类的商品比较试验,涉及样品共计440批次。
在推进部门协同合作、构建执法联动体系方面,北京市工商局围绕重点问题,加强沟通协作,进一步破除部门、区域壁垒,有效发挥各部门职能作用,形成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