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消保委家具专业办为专业化精心筑路
图:消费者到家具厂家进行消费体验。
随着消费市场的不断发展,消费者对于家具产品的消费需求、选购模式等各方面都在发生变化。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家具专业办公室(以下简称上海市消保委家具办)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资源,不断创新专业维权方法,注重提高话语权和权威性,在规范家具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和家具消费教育方面有了新的拓展和深化。
公开征集实木家具 引导行业诚信自律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实木家具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然而,产品良莠不齐,实木不实、以次充好、虚假标注等现象屡见不鲜。
为了解实木家具市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去年7月,上海市消保委家具办首次通过公开征集,对55位消费者提供的59件实木家具样品进行调查,并组织相关专家上门赴检,对无法得出结果、需要进一步检测的家具产品封样送检。样品涉及17家商场、47家企业。
调查发现,家具企业存在主体不清、约定不明、发票不开三大问题。经营主体混乱、授权代理不规范等情况较为突出。28件样品的检测材质与标称不一致,商家按照国家和行业相关规定和规范标注商品基材、辅材的比例仅为53%,部分商品材质标识存在虚标、乱标甚至不标的情况。
检测发现,2件送检家具样品存在以人造板冒充实木的情况。如消费者徐女士购买的总价为1.1万元的5件家具,订货单标称产品“门面为橡胶木、其他为实木、后背樟木”,检测发现床边柜抽斗底板和旁板分别为胶合板和密度板。
检测还发现,涉及9家家具厂商的11件样品存在以低价木材冒充高价木材的情况。如消费者刘先生购买的5件套家具及五斗柜,总价为7.3万元,材质标称“主料为缅甸老柚木,辅料为金丝柚”。经检测,床边柜抽斗底板材质实为桉木。柚木市场参考价为5万元/立方米,桉木市场参考价仅为4000元/立方米。
此外,15件样品的材质标识未使用国家规范名称,不符合相关规定。
为此,上海市消保委召开新闻通气会发布调查结果,披露实木家具行业乱象,引起了全社会广泛关注,并推动市家具行业协会联合24家品牌家具企业和10家家具商场发布《上海家具行业诚信经营公约》,引导行业诚信自律、企业规范经营。
组织暗查家具展会 坚持服务民生需求
针对家具展览会乱象频出的问题,上海市消保委家具办组织了部分专家对家具展览会进行了检查,共检查家具51家、沙发13家、床垫17家。
检查发现,90%参展厂家未使用《家具行业规范标价签》。许多家具厂家销售家具时都没有标明家具基材和辅料,家具材质都由营业员口头介绍。参展厂家都是使用自制的“标价牌”,名称更是五花八门,有“团购价”“市场价”“展销价”“惊爆价”等,不符合家具行业规定要求。
同时,还发现许多“实木”家具存在弄虚作假。如自称100%“胡桃木”全实木家具,经查为“揽仁木”或“海棠木”材料;自称欧式风味100%,经查该套家具大部分为密度板及倒模聚酯材料;一家红木家具展位中发现的“酸枝木”沙发,价格4.8万元,经查为非洲硬杂木,没有“一证一书一卡”。
此外,检查人员发现广告失实,各种奖牌、过期证明充斥展销会。如自称欧洲原装进口床垫,现场根本没有发现进口原装床垫实样。
拓展专业教育渠道 倡导科学理性消费
上海市消保委家具办认为,工作重点要从“事后救济”转向“事前引导”,多方位开展消费教育工作。在处理家具类的投诉中发现,实物与订货样品不符、实木不“实”和沙发假“皮”、虚假标价等现象普遍。
为此,上海市消保委家具办从关注消费热点、丰富消费知识和提升消费品质的角度出发,组织消费者走进工厂开展消费体察活动,更多地了解相关消费知识,增强消费者品质消费和依法维权意识,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
通过公众微信平台和消费教育基地现场报名等形式,接受消费者报名参与消费体验活动。由消费者体验家具生产过程,了解生产工艺、发现存在的问题、填写《意见反馈表》、对生产企业进行综合评定,企业则根据意见和建议进行整改和完善。
上海市消保委家具专业办组织了40余名消费者和部分新闻媒体人员前往实木家具厂进行消费体察活动。消费者边参观边询问边了解,目睹了剖料、加工、油漆、装配等生产流水过程,对产环节有了直观的了解。消费者通过与企业、专家面对面的沟通,了解红木的材质、工艺以及生产环节,增强了辨别真假红木和选购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