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二手房降价500万元成交仅是个案
想抄底捡漏不妨再等等
作者:孙蔚
图片


    ■本报记者 孙蔚
  “北京北五环有套四居室的二手房,业主降价500万元卖了。”最近,一则二手房降价500万元的消息,在北京楼市不胫而走。据称,业主原先报价1600万元,现在看楼市不好,一下子降到1100万元成交,降幅达到30%。
  有消息称,5月底,一套北京东三环的三居室以近1670万元的价格成交;而在“3·17”新政前,这套房子的挂牌报价为1800万元。
  近段时间,北京市场上不时有二手房大幅降价的消息,真实情况是这样吗?“3·17”新政出台已经三个多月,在堪称史上最严“调控”政策的影响下,北京二手房市场究竟有着怎样的变化?
  记者对此进行了实地调研,力图呈现市场真相。
大幅降价各有缘由
  业主真的舍得“割肉”卖房?近日,记者询问了主要从事中高端二手房中介业务的麦田房产相关人士。经调查发现,目前,市场上降幅较大的房源仅是个案,而且往往有着特殊的原因,有些是业主着急换房,或者是业主因个人原因特别急于出手。
  以北五环四居室降价500万元成交为例,记者找到了该房屋的经纪人小刘。据他介绍,这套房子在“3·17”新政前就挂牌了,当时业主不着急卖,报价1600万元其实是有点虚高,小区同类房源此前成交价约1350万。后来业主找到合适要换的房子,着急卖房,就降到了1100万元,一周时间就成交了,综合来看,这套房子实际降价没有500万这么大幅度。
  小刘对记者讲到,从表面数字看,似乎是降了500万元,但考虑到前期报价虚高,实际降幅约为250万。而1100万的价格,基本上相当于小区同类房源2016年年底的成交价。
  4月份,他还经手了东四环一套房子,以不到1100万成交,基本上相当于2017年年初该小区的成交价。他介绍,业主原来的报价接近1300万,最近降价的主要原因是急需资金用于投资公司经营。
  据记者了解,类似的案例还有不少,但这种大幅降价并不代表市场主流。根据麦田房产统计,2017年3月17日至6月11日的在售房源中,降价的房源占到近60%,不过,降幅超过100万的仅占5%左右。这部分降幅较大的房源中,超过90%总价都在1000万元以上。
二手房成交降至冰点
  在房价出现跳水现象的背后,是北京二手房市场的成交锐减。3月17日至4月16日,北京二手房网签量为近半年来最高,达25079套,由于网签数据有一个月左右的滞后期,所以这个数据反映的是新政前的市场成交高峰。随后两个月,网签量节节下滑,每月网签量环比降幅分别达到43%和40%,为14283套(4月17日至5月16日)和8628套(5月17日至6月11日),已经达到近两年来的新低。“姐,给您推荐两套新房源,有没有时间来看一下?”方小姐的手机“嘀嘀”响了两声,中介经纪人在微信上给她推送来两条房源信息。“好的,我先考虑一下,周末再说。”她不慌不忙地回复了一句。
  方小姐认为,“最近的市场,要学会沉住气。”从一个半月前重新开始看房起算,这已经是经纪人推荐的第12套房源,同样的区域、差不多面积的户型,平均单价已从最初的71000元/平方米、72000元/平方米,变成了68000元/平方米、69000元/平方米。方小姐说,“我去看了几次房,每次都只有我一个人,不像2016年年底那阵子,一套房总是同时有好几拨人在看,不能还价只能加价。”
  在手机上打开链接,董小姐发现,这是一套她2016年年底关注过的房源。董小姐还清晰地记得这套房子犹如过山车一般的报价:43平方米的一居室,最初挂了290万元,春节前调成300万元后停售了;4月重新挂牌,报价变成310万元,没有一个月又停售了;而这一次重新挂牌,价格又降到了285万元。
  董小姐说,“经纪人说业主诚心卖了,可见没有买房人出手,业主也得不断下调预期。”
  麦田房产东四环国美区总监对记者表示,“‘3·17’新政前,小区一个月共成交30多套;新政出台后这三个月,分别成交了8套、11套、5套。现在买家观望得比较多,一般出来看房的心里价位都比较低,轻易不出手。”
后市调整还将继续
  “现在小区的成交价确实降了,但相比2016年年底时的水平还是要略高一点。”麦田房产回龙观区域一位业务经理对记者举例说,“她所服务的小区,目前两居室的成交总价平均约为380万元,比‘3·17’新政前的430万元明显下调,但还是略高于2016年年底时370万元的水平。”
  东四环十里堡区域的经纪人也告诉记者,“6月中旬,十里堡的普通二手房,最低报价已经接近70000元/平方米,相比高峰期下降了5000元/平方米;但若跟2016年年底比,目前的市场单价依然还高出2000元至3000元/平方米。”
  麦田房产统计显示,5月份北京市二手房最终成交价与业主最后一次报价相比,83%的房源是降价后成交,这一比例相比前几个月均有所提升,尤其是比需求量暴涨的 3月份上半月(3.1-3.16)上升了 25%。这显示,买家的议价能力在不断增强。“‘3·17’新政后,挂牌的房源基本都稳定下来了,不想卖的就不卖了,挂牌的都是有诚意卖的。不再像新政前那时候,很多业主虽然挂牌出售,但因为楼市看涨,其实并没有诚意卖房。”不少经纪人都这样反映。据麦田房产统计,3月17日至6月11日,整体待售房源环比前三个月增加了18%。“随着政策效应的逐渐深入,市场调整迹象越发明显。房源总量的增多,市场成交的减少,都可能会进一步增加业主降价出售的心理预期。在这种态势下,购房人要想抄底捡漏不妨再等等。”亚豪机构任启鑫对记者表示。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7 版:楼市】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想抄底捡漏不妨再等等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