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人均消费量偏低 各地情况不均衡
产业链融合助力我国奶业发展
作者:邹本堃
图片


    ■本报记者 邹本堃
  乳制品富含钙质、维生素和优质蛋白质,以及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对国民营养的作用毋庸置疑。《中国膳食指南2016》中明确指出:应每天食用奶制品相当于液态奶300克。乳制品是居民日常基本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不是保健品,也不是奢侈品。
  但事实上,我国居民乳制品消费量不容乐观,同时呈现出各地发展不均衡问题。该如何提升居民乳制品消费意识和消费量?近日在京召开的中荷奶业发展中心2017科技年会上,专家表示,应通过我国居民乳制品消费现状,研究其消费行为和心理,有的放矢地通过产业链融合方式,降低乳制品生产成本,增加其环保安全性,提升消费信心,从而助力我国奶业发展。
  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张列兵介绍称,2015年我国人均乳制品消费量为36千克,而同为亚洲国家的日本、韩国人均消费量达50千克。并且从2013年到2016年的统计数字来看,我国乳制品消费增速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增速从2013年的10.6%,到2014年的5.5%,2015年增速为-1.9%,2016年增速为1.9%。
  从地区来看,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居民乳制品消费已经基本达到日韩水平,更趋于结构上的变化,如液态奶增速放缓、高端白奶销量占比持续增高、酸奶和奶酪快速增长等。相比之下,二三线城市和农村远未达到应有的消费水平,未来发展空间很大,可通过这些区域市场的扩大来提升总消费量的增长。
  造成乳制品消费量偏低及各区域发展不均衡现状的原因,有对牛奶营养认知不足的因素;另外,我国牛奶价格偏高也影响了消费。“中国消费者在用消费奢侈品的价格消费牛奶。”张列兵说。据统计,2017年10月全国牛奶零售价格达11.56元/升,巴氏奶每升售价12元-24元,高端白奶及有机奶价格更高,每升达18元-23元,而且各大品牌有机奶销量增长迅速,预计从2015年到2020年将保持16.2%的年复合增长率。而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也是中心课题负责人之一的刘玉梅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在荷兰,巴氏奶每升售价仅为7元-15元。多位有过欧洲旅游、生活经历的消费者均表示,欧洲瓶装水售价较高,加上饮食习惯的因素,其日常牛奶消费量高,就不足为奇了。
  据介绍,美国牛奶和大米处于同等价位,牛奶0.8美元/升,约合人民币5.3元;大米1美元/千克,约为人民币6.4元。而我国牛奶价格则远高于大米,普通牛奶平均11.5元/升,大米7元/千克,这使得牛奶远不能作为一种基本食物来消费。同时,居民收入水平不足以支撑牛奶消费量的持续增长。为何我国牛奶售价如此之高?专家分析称,与奶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乳生产成本较高。以新西兰、美国、荷兰为例,成本分别为每升1.4元-1.6元、1.7元-1.9元、1.9元-2.1元,而我国生乳生产成本为每升2.5元-3.5元。
  谈到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中荷奶业发展中心主任、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教授具体介绍说,第一,生产过程中有的原材料依靠进口提升了成本,如奶牛养殖企业需要从美国进口苜蓿干草,从澳大利亚进口燕麦草,价格比国外高出1-1.5倍;第二,产奶转化率较低,理想状态下,奶牛采食1千克日粮(干物质基础)转化为1.5千克奶,即生乳生产效率为1.5,而目前国内为1.2-1.3,改善空间很大;第三,机械化、智能化程度不高,导致工作效率低,与发达国家相比,人力需求多出几倍,继而增加了直接劳动力成本和管理成本。“奶业是我国政府高度关注的行业,是健康中国、强壮民族不可或缺的产业,虽然目前尚有一系列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去解决、去面对,但应该看到,中国奶业在进步,行业自信在建立。未来5-10年,中国奶业的发展重点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链融合发展,通过科研创新、人才培养、技术示范、出国考察以及行业交流等方式,以更高的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和更完善的产业链条作为追求目标,不断向‘从牧场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健康、安全、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李胜利教授说。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7 版:食品·健康】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产业链融合助力我国奶业发展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