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深圳讯(记者黄劼)深圳市消委会近日发布的2017年投诉分析显示,快递服务投诉增多,其中包括自动签收难以追责、无人取件或容易丢件、24小时未取件需另行付费或绑定其他服务。《中国消费者报》记者从深圳市消委会了解到,2017年,深圳市消委会和各区消委会接到邮政及投递服务投诉3707起,同比增长41.76%,消费者反映,多家快递公司存在邮寄物品损坏、丢失等现象;包裹投递不及时、送货不上门、投递错误、中途加价等问题也时有发生;跨境物流公司速度慢、途中增加费用、托运物品丢失等。其中,顺丰速运、申通、中通、圆通、韵达、德邦物流等公司投诉量均在100起以上。
如今,越来越多的小区放置了自助收发件的智能快递柜,这一取件方式虽便捷,却也给消费者带来了不少新烦恼。2017年,深圳各级消委会共接受快递柜相关投诉50余起,涉及丰巢快递柜、中集e栈等,主要问题包括:未经消费者本人确认将包裹放入快递柜并在物流信息中更新为已签收,一旦包裹出现破损等问题消费者难以追责;消费者若未能在24小时内从快递柜取出货物,则需另行付费或绑定公众号、下载APP,否则无法取件;使用快递柜寄送快递,长时间无快递公司取件或包裹丢失无法找到。
深圳市消委会认为,智能快递柜是解决快递行业“最后一公里”的好办法,但部分快递员服务意识淡薄。按照《快递服务国家标准》,快递的投递形式主要包括按名址面交、用户自取或与用户协商投递3种形式。将快递手到手交给客户是基本服务,快递员在确实无法联系上客户或与客户沟通并征得同意后,才能将快递投入快递柜或其他代收点。同时,快递柜企业需要提升服务意识,在保障终端消费者的选择权的前提下,明确服务与收费标准,及时完善行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