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股比放开倒逼中国汽车着力创新
作者:李永钧


    ■李永钧
  4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表示,汽车行业将分类型实行过渡期开放,通过5年过渡期,汽车行业将全部取消限制。
  近年来业界争论不休的汽车企业“股比放开”问题,终于“靴子落地”。
  对于放开股比限制,是一个讨论多年的话题。按照现行汽车产业政策规定,中外合资生产企业的中方股份的比例不得低于50%。一旦放开合资股比限制,外资将有“资格”成为合资企业中控股方,甚至成为独资企业。限制外方投资股比可以说是以市场换取话语权,进而获得技术的范本,也可以说是戴在外方头上的“紧箍”;但一旦外资汽车在中国建厂限制放宽,将可能对汽车合资公司带来一定冲击。由于汽车行业股比开放牵扯到多方力量的博弈,此事一直争论不休,迟迟未能定论。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在这个颇为特殊的时间节点,汽车业股比限制放开意义深远。国家之所以选择进一步开放汽车产业,一是现在中国汽车工业和改革开放初期,包括1994年产业政策制定时期已完全不同,二是国外的企业几乎都在中国有了合资企业。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开放已经具备了条件,而且中国自主品牌的发展也越来越好,如果说彼时的正处在培育期的中国车企更多是惧怕“狼来了”,那么今日之中国汽车业已具备了打开国门、拥抱世界的自信和底气。
  对于汽车企业,特别是拥有合资的车企来说,合资车企股比放开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与民营企业相比,对放开合资股比一直排斥的国企此次真正感受到了压力。不得不承认,目前几大汽车集团都有着过于依靠合资企业盈利、自身品牌和产品发展有限的短板。现在还躺在合资企业利润温床上,坐等收利的企业,很可能被外方抛弃或者外方要求控股以取得更多的控制权。
  不过,事实上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对于大部分汽车合资公司来说,保持目前现况也许是最好的选择。只要合资对双方有利,谁也不会去强行打破目前的平衡。企业凝聚力也是竞争力,而在本来已经竞争激烈的市场,投资风险在加大。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投资成本的增加,加上汽车产业审批制,外方控股或独资,不一定能“占便宜”。实际上,零部件企业股比放开以后,国内零部件企业并未大规模出现外资控股或独资现象。当然,对于具体的中国车企来说,特别对于有合资伙伴的中国车企而言,必须将之作为企业经营的重大主题加以研究,探讨出一条在新的历史时期合作共赢的道路。
  许多业内人士表示,中国汽车工业跟外商合资这方面已经有了很好的合作基础。另外,中国本土的汽车工业实力也已大大增强,并加快国企改革力度。所以现在扩大开放,从整体看,对汽车行业竞争力已没有太多影响,“阵痛”后会很快恢复元气。
  汽车业内普遍意识到,合资股比开放是必然趋势。一方面,放开汽车合资股比,将提振外商对华投资信心,有利于把最新最先进的汽车技术引入中国,有利于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股比放开对自主品牌是利好,近10年来,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已经从250万辆增长到超过1000万辆,说明并非靠合资才有竞争力。在上一轮的合资中,自主品牌也并未因合资而获得多少好处,反而,因为合资企业实际上是中国最有资本优势的国有企业与外国拥有管理和技术优势汽车企业的 “强强联手”,在一定程度上使自主品牌企业的成长环境更加艰难。特别是中方的成本优势在合资企业中一再发挥,合资产品价格不断下探,挤压了自主品牌企业的生存空间。
  长期以来,中国几大国有车企在技术上的掌控反而不如民营自主品牌车企,放开股比限制,反而会逼迫中方去奋发图强。与此同时,政府会更大程度地鼓励国内新创企业加入竞争,这将是中国汽车行业由大变强的一个关键转折点。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9 版:车评台·观察】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股比放开倒逼中国汽车着力创新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