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3·15论坛
“点外卖等于点罐头”亟待法律明示
作者:司马童


  经营者使用复热包的行为,超出了一般大众的消费认知,其没有对经营商品进行完整、准确告知,涉嫌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平台发布的订餐信息,应当要标明店家的每种外卖食品是否现炒,如有失实就要负起连带之责。
■司马童
  有没有想过,你点的外卖并不是现炒现卖,而是用一个真空菜肴包加热而成的?近日,记者走访了在美团、饿了么等平台上销量靠前的几个外卖门店,发现大量网红外卖店都没有堂食,用的都是菜肴包:有的全部使用,有的则搭配着使用。闻此,很多点餐者有种被骗的感觉。(据8月8日《成都商报》报道)
  网络订餐已成常态,外卖行业炙手可热。据媒体爆料,一些网红外卖店使用的预制真空菜肴包,其保质期大都在3个月到300天,参照的是罐头食品国标,这无异于捅破了“点外卖等于点罐头”这层窗户纸。尽管在商家看来,菜肴包加快了外卖制作过程,且也符合“食以安为先”的要求,但人们依然要问:倘若去餐馆点了份牛肉面,结果端上的是碗刚泡好的“康师傅”,这合适吗?
  一直以来,在很多订餐者的预想中,总以为所点外卖都是现炒现卖。而事实又一次教育了消费者,买的没有卖的精——有些店家非但已在大量使用菜肴包,加热一下就给你送来,而且为了“照顾”食客们的心理感受,干脆还以“国家并未强制要求告知”,刻意隐瞒了这些内情。所以,那些以前不明就里的订餐者,今天才如梦初醒,怪不得经常吃的外卖,“鱼的味道总是怪怪的”。
  “点外卖等于点罐头”是否允许?来自有关部门的说法是,只要“方便菜肴包”取得有效的食品生产许可证,是可以添加到米饭等外卖食品中的。但诚如不少得知内情的消费者所言,哪怕自己能够理解这样的商业行为,却真的不想吃这样的东西了。就算 “外卖=菜肴包加热+新鲜蔬菜+米饭”俨然成了“行业惯例”,消费者也有“吃得明白”的权利,至少也应获得明确提示。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外卖该不该明示是现炒还是预制加热,目前的法律依据貌似也很不明确。有的律师称,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知情权包括生产地、日期、质量、规格等,并不包括食物的加工工序。但也有律师认为,经营者使用复热包的行为,超出了一般大众的消费认知,其没有对经营商品进行完整、准确告知,涉嫌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可以通过投诉或起诉来依法维权。可见,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做出明确要求,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对某些外卖的期望落差。
  “点外卖等于点罐头”亟待法律明示。如果说,过去由于网络订餐并不占据主流,对于外卖植入菜肴包的图方便做法,尚能暂且不要求打出醒目提示,那么时至今日,无论从完善消费知情还是规范商业竞争的角度考量,都不应再忽视做菜程序的规范透明。在这方面要求的强制明示,还不仅仅限于商家,更应成为外卖平台的应尽职责。换言之,平台发布的订餐信息,就要标明店家的每种外卖食品是否现炒,如有失实则要负起连带之责。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1 版:要闻·导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点外卖等于点罐头”亟待法律明示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