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日前,中汽中心生态汽车评价管理中心完成了对两款车的抽样购买,在自愿送评之外,启动抽车评价——
汽车生态评价要牵市场的牛鼻子
作者:李方
图片


    图:工作人员给抽样购买的车辆上贴上封条。
■本报记者 李方 文/摄
  8月中旬,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汽中心)生态汽车评价管理中心完成了对东风本田XR-V2017款 1.8LCVT舒适型 Exi(车辆型号:DHW7182RU-CRE)和一汽丰田RAV42018款2.0LCVT荣放 风尚型 两驱(车辆型号:CA64622XME5)的抽样购买。
  日前,本报记者在山东济南现场见证了中汽中心生态汽车评价管理中心抽样工作的实施过程。
  生态汽车评价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抽取的车辆,需确保在其合格证上显示的“车辆制造日期”之后的28天之内。这是因为第一项试验内容为车内空气质量检测,此项试验对新车下线时间有着严格的要求,要保证在28-33天之间。
  选定车辆后,工作人员便在车门、后备箱、天窗等处贴上封条,确保车辆在试验前不会有人为因素影响。
  中国生态汽车评价(C-ECAP)2015年7月1日启动,旨在评价车内生态水平高低。车型生态状况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及安全驾驶状况。
  3年来,C-ECAP共发布19家企业28款车型生态评价,其中,白金牌评价13款、金牌评价12款、银牌评价3款。
  C-ECAP的实施,使得汽车生态概念成为消费者和汽车生产厂家关注的汽车消费焦点话题。
  由于C-ECAP规则限制,评价车型的选择,限定在汽车企业自愿送评范围。
  然而,C-ECAP管理中心对市场上在售车型进行数据摸底发现,白金车型约为0.5%,金牌约为2.51%。自愿送评车辆与市场在售车型分布存在较大的差异。
  据C-ECAP管理中心工程师张诗建介绍,由于是“自愿性评价”,汽车企业将内部生态性能较好的车型送来参评,致使发布结果均为较好评价结果。而对市场销售量大、消费者关注度高的车型,如果汽车厂家没有“自愿送评”,C-ECAP便无权进行检测评价其生态状况。
  为了改变这一被动局面、积极响应市场的需求,中汽中心生态汽车评价管理中心于2016年9月1日启动了汽车生态性能抽车评价项目。
  那么,抽车评价与先前的C-E-CAP自愿性评价差别在哪里?
  首先,车型选择原则不同。C-ECAP自愿性评价过程中,企业对选择车型具有主动性,一般选取生态性能较好,想借助C-ECAP平台向消费者展示、推广的车型。
  而抽车评价过程中,生态汽车评价管理中心依据销量和消费者关注程度选择要抽取的车型进行评价,这些车型的评价结果能够反映在售车型的整体生态性能。
  其次,评价流程也不相同。C-ECAP自愿性评价属于企业自愿性产品认证项目;评价结束后,如果达到生态汽车要求,认证机构会给企业颁发认证证书。
  生态汽车抽车评价是中汽中心作为第三方行业机构,开展的市场在售车型生态性能调查研究项目,只公布评价结果。
  据记者了解,抽样车辆被封样后,都将被运至中汽中心进行车内空气质量、有害物质、综合油耗、车内噪音等试验。
  据悉,完成全部试验后,评价结果将于今年年底前对外发布。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车评台·观察】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汽车生态评价要牵市场的牛鼻子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