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电子健康卡全国通用 异地看病真方便
作者:孟刚


    ■本报记者 孟刚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近日印发了《关于加快电子健康卡普及应用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加快推进电子健康卡普及和应用。今后公立医院看病有望实现全国“一卡通”,居民凭实名认证的电子健康卡可在任一医疗机构挂号就诊,调阅自己电子健康档案,获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诊疗费用进行医保结算或自费支付。
整合多种卡
  据介绍,电子健康卡是卫生健康部门依据居民身份证及其他法定证件为城乡居民办理的统一标准、全国通用的就诊服务卡,是以居民健康跨域主索引为核心的居民健康统一身份认证体系。电子健康卡的应用可以实现对医院内患者在主索引区域范围与健康全程两个层面的延伸扩展,在更高层次上创新实现对医院就诊卡、妇幼保健卡、计划免疫卡以及身份证、社保卡、银医卡等各类居民就医服务介质的“兼容使用”和“关联注册”。《意见》要求各地抓紧制定电子健康卡建设总体规划和实施细化方案;分期分批实现各类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系统与电子健康卡的全面对接。特别是要重点将各级各类公立医疗机构自建的就诊卡、银医联名卡、基层医疗、妇幼保健、计划免疫等业务系统患者主索引及就诊卡管理系统,统一接入到电子健康卡管理服务信息系统,采用批量预制方式整体升级为电子健康卡,全面实现实名制就医和医疗健康服务“一卡通”。
具有多功能
  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居民可在医院服务窗口、自助机或通过各类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应用随时申领使用。电子健康卡实现了由“单一线下实体”向“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创新发展,共同构成居民健康卡“虚实结合”的服务网络,为不同适用人群与适用业务提供形式多样的便捷就医服务。
  据介绍,居民通过电子健康卡这个入口,将能顺畅连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预约挂号分时就医、电子健康档案授权调阅、互联网诊疗等各类医疗健康服务。同时,电子健康卡全面支持金融行业支付二维码标准,基于“多码聚合”创新机制实现健康二维码、医保结算码、支付二维码等多码融合应用,方便居民享受医院就诊、医保结算、移动支付等“一站式”便捷就医服务。
  卫健委要求,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要建立考核评估和激励保障机制,应当将电子健康卡普及应用工作纳入省统筹区域信息平台建设、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重大信息化项目验收等重点考评指标。
看病一卡通
  早在2012年,原卫生部就启动了居民健康卡建设工作,目前已在全国28个省份发行应用。2017年,为顺应“互联网+医疗健康”新业态新趋势,满足居民通过智能终端便捷接受医疗卫生服务的新需要,国家卫生健康委启动电子健康卡应用试点工作。电子健康卡是居民健康卡的线上应用新形态。
  卫健委负责人表示,推行电子健康卡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有利于破解“多卡互不通用”的问题,推动实名制就医。电子健康卡采用国密算法和安全二维码等国产自主可控技术,建立居民健康标识主索引及统一身份认证体系,结合智能终端和移动互联网应用,可以实现跨机构、跨地域健康服务“一卡通”和实名制就医,助力解决各地医疗机构“一院一卡、重复发卡、互不通用”等问题。
  同时,有利于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服务。患者凭电子健康卡可在任一医疗机构挂号就诊、检查检验、信息查询等,实现区域内医疗机构就诊“一卡通”。通过电子健康卡可打通医疗、医保、银行等服务通道,实现多卡融合应用,促进实现患者自费和医保基金报销便捷支付,实现结算支付服务更便利。
  最后,有利于健康医疗大数据汇聚集成和开放共享。通过健康卡跨域主索引标识和授权安全机制,可以有效汇聚形成居民全生命周期电子健康记录,促进跨部门、跨机构、跨区域的数据资源整合,有助于电子健康档案向居民个人开放使用。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3 版:家居 健康】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电子健康卡全国通用 异地看病真方便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